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修辞方法强化训练(解析版).docVIP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修辞方法强化训练(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人教版高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修辞方法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1秋?平阳县校级期中)下面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地打在阶上。秋雨落时,初起如蚕食桑叶,窸窸窣窣,继而淅淅沥沥,打在蕉叶上清脆可听。风声雨声,再加上虫声鸟鸟声,都是自然的音乐,都能使我产生好感,都能驱除我的寂寞。此中情趣,外人如何能知?

A.比喻设问拟人 B.比喻反问排比

C.反复反问排比 D.夸张拟人借代

【考点】反问.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修辞方法。能力等级:B。正确理解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辨识,使用修辞手法主要是在表达中运用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解答】语段中将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比作“潮涌”“急雨”“万马奔腾”“衔枚疾走”,将秋雨落下的声音比作“蚕食桑叶”;“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外人如何能知”是反问,答案在问句中,答案是“外人不能知道”。

故选:B。

【点评】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例如: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2.(2021秋?岱山县校级月考)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低眉信手续续弹 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 D.终岁不闻丝竹声

【考点】借代.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判断。

【解答】A.借代。“低眉”意思是指低头。“眉”代指“头”。

B.借代。“樯橹”意思是桅杆和船桨。“樯橹”代指曹军。

C.比喻。“千堆雪”比喻浪花。

D.借代。“丝竹”,意思是弦乐器和管乐器。“丝竹”代指音乐。

故选:C。

【点评】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①本体②喻体③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3.(2021秋?北仑区校级期中)下面选项中对诗句的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李白《将进酒》)——用典

B.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杜甫《新婚别》)——比兴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