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发展现状与智慧牧场展望.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奶业发展现状与智慧牧场展望一、奶业发展趋势及智能牧场建设奶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产能逐步提高。中国奶业实现大规模养殖,且奶牛养殖领域逐渐走向现代化。然而,奶业行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资源限制、效益低下、技术水平瓶颈、市场竞争激烈等。针对这些挑战,智慧牧场应运而生,通过技术创新、绿色生态、精准调度等方式显著提升奶业质量和生产效率。当前,我国奶业已经进入智慧牧场建设的关键期,农业部将持续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落实,推动奶牛精准管理,推动奶制品品质提升。二、应对策略

奶业发展现状与智慧牧场展望

一、奶业发展的现状

从2018年以来,奶业发展迈入快车道。在市场和政策的引领下,过去六年,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857万吨,增幅27.9%;奶牛存栏增幅24.7%。

通过市场、政策带动,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70%。户均奶牛存栏达到295头,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比肩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

伴随着养殖规模化率提升,产业素质也大幅提升。目前行业全混合日粮(TMR)技术牧场使用率达到95%;规模化挤奶率达到100%;奶牛单产达到9.2吨,比2018年整整提高了1.8吨;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从现代化水平来看,奶业已成为畜牧业中的排头兵。

随着规模化养殖成为主体,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装备及管理软件在规模牧场广泛推广应用有了基础。智慧牧场的发展方兴未艾,主要体现在“三化”,一是硬件自动化,目前我国95%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在奶牛精准饲喂、牛群监测、环境控制等方面配备了自动化硬件设备,其中精准饲喂方面有奶牛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牛群管理有计步器、项圈等监测奶牛活动指标的设备,环境控制方面有温度监测、自动喷淋、自动清粪等自动化硬件设施。规模奶牛养殖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自动挤奶机器人也开始在一些示范牧场推广使用。二是软件数智化,规模化养殖场每天产生大量的基础数据,仅靠人力已经无法及时汇总、分析。目前9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安装使用数智化牧场管理软件,通过软硬件联结,实时将饲草料用量、泌乳牛产量、牛只体温、行走步数等信息发到一线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上,实现配种、饲喂、疫病防控的精准管理。三是创新国产化,我国自主研发的养殖场管理系统,基于全新的云计算架构,构建了“奶牛生产性能评估—预警—决策”一体化模型,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正在逐步替代国外的同类产品,并推广到了国外市场。

智能化奶牛养殖带动了养殖效率提升,也有力保障了乳品的质量安全。农业农村部连续14年对乳制品全产业链进行监测监管,生乳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违禁添加物合格率连续14年达到100%,各关键指标已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二、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奶业发展还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以及更为严峻的挑战。奶业国际关联度较高,生产周期长、种养加消产业链环节多,受市场波动影响风险较大。在奶牛养殖方面,资源禀赋不足、生产效率不高、供需匹配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三年疫情又造成需求收缩,消费下滑,压力向上传导,去年下半年以来,奶业全产业链普遍承压较大。但从整体来看,我们还有相当大的消费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对于行业来说,我们现在正处于重振旗鼓、蓄势待发的阶段。那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要把重心放在资源节约、效率提升、练好内功上。在这一部分,重点和大家分析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风险和挑战。

1、生产成本较高

从2008年到2022年,乳制品进口量增长了8.5倍,占到我国总供给量的40%。受资源禀赋和育种发展阶段限制,我国奶奶牛养殖必需的饲料、种子资源等价格大幅高于奶业发动国家,其中青贮玉米、苜蓿价格分别是美国的2.65倍和1.63倍,进口冻精市场占有率仍在50%以上,公斤奶成本比美国高40%,比新西兰高90%。叠加近年来劳动力价格和土地流转费逐年上涨,生产成本随之水涨船高。奶业国际市场高度开放,我们的成本高、竞争力是不足的,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重压力。

2、资源约束趋紧,效率有待提升

东部不到1/3的土地需要供给2/3以上的人口和耕地,而在西部的超过2/3的地区都是干旱或半干旱不好利用的土地。现在建一个万头牧场和10年前建一个万头牧场相比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和限制是更大的。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整体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仍然比较低。很多牧场管理依然比较粗放,监测发情、环境监测等环节有些还依赖人工完成,养殖效率依然不高。目前,我国规模牧场人均饲养奶牛40头,只有奶业发达国家的一半,牧场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抗风险能力不强

目前养殖加工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因此市场主体对奶源控制、对市场预期、对生产节奏依然不好把控。虽然行业一体化率的程度在提升,但问题依然存在--“奶少的时候就抢,奶多的时候就拒收”。所以如何增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4、供给有短板

奶业是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从需求来看,中国奶业市场这么多年蓬勃发展,并且在疫情下逆势前行,得益于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我们市场还有相当程度的没有满足。我们现在的消费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消费需求还将提升。根据专家测算,收入每增加1%,奶类消费就增加1.74%。虽然目前消费略有收缩,但我国奶类消费还未达到峰值,从目前约35%-40%的进口量来看,我们的供给依然有短板。保障奶类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