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全一册学案(23份)-人教课标版17.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全一册学案(23份)-人教课标版17.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主题展示

引子感悟

\\\(\\\\(母鸡”与,“鸡蛋))―→\\\(\\\\(恰当地使,用修辞))\\\{\\(\\\\(使语言表达生动、鲜明、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活动探究

要点归纳

.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

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

比喻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类型

()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

“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

不用比喻词

()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注意点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借代

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类型

()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具体代抽象。()形象代本体。()部分代整体

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不能同时出现

比拟

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类型

()拟物。例如: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拟人。例如: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注意点

使用时要抓住人和所比拟的物或物和所比拟的人之间的相似性,要出现被比拟的人或物

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

对偶

概念

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类型

()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谦受益,满招损

()串对(流水对)。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注意点

句子的形式上要协调匀称,语音上圆润动听

排比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类型

()并列性排比。从几个方面表达一个事物、一种思想,句间呈并列关系

()承接性排比。各排比项先后有序,相互承接

注意点

使用时要注意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且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

顶真

概念

顶真即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语句或片段或章节上连下接,首尾蝉联,又叫“顶针”或“联珠”

作用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回环

概念

回环就是用相同的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的一种修辞方式,形式上表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作用

体现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他爬起来跌倒,跌倒爬起来,挣扎着继续前进

.区分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比拟的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与联系

①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②不同点:借代的重点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重点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①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②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③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