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校本课程.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校本课程

初中化学小本课程

街头初中潘淑芹

一、课程内容

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等有意义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化学,热爱化学,进行创新研究,课程内容从生活、健康、环境、材料、能源等几块。

上学期:

第一课??空中死神——酸雨

第二课??水是生命

第三课??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第四课??奇妙的微观世界

第五课??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元素篇)

第六课??自制防毒面具

第七课??溶液——人类生活离不了它

第八课??中毒急救

生活中的化学

1.白衬衫穿旧了为什么会泛黄?……3

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安全保护的内容。在学习化学钱,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才能真正的伸入化学的学习与探究。

★案例一:校本课程《化学与防护》。

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能用得到的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化学有毒吗?”不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可能会造成对自己身体的伤害。我们在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学习元素符号,不是学习概念,而是要进行安全的教育。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到自我保护,保护环境,科学与安全等,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教材拓展类

通过增加化学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把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化学知识整合到教材中,以作为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二:校本课程《自制防毒面具》。

初中化学教材中明确提到,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要强,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并且明确画出防毒面具的示意图。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自从问世一百年来,活性炭应用领域日益扩展,应用数量不断递增。活性炭防毒面具,在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使其迈上历史的舞台。随着活性炭应用面的不断拓展,其被视为“万能吸附剂”。学生生于和平年代,防毒面具、滤毒罐,对于学生来讲,处于比较遥远的时期,他们不容易理解为何防毒面具可以防毒,滤毒罐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问题。因此,开发了《自制防毒面具》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时,逐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做用以及防毒面具的防毒原理。此次的校本课程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实验探究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这个特点,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有更深人地了解。提高实验技能与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无法取得的学习体验和效果。[1]

★案例三:校本课程《自制植物指示剂》。

此类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得到激发,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正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本义之一。[2]?

酸碱指示剂作为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试剂,在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我们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了校园内随处可见的鲜花酒精浸取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

在校本课程上,学生选择了玫瑰花、太阳花、康乃馨、菊花、紫甘蓝、月季花等常见植物,做了相应的指示剂变色实验。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含有的花青素,因为环境的酸碱性不同而改变颜色,可以通过颜色的变化指示我们环境(溶液)是酸性或碱性。通过实际制作,掌握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并用自制指示剂来检测日常生活中牛奶、肥皂水、果汁饮料、八四消毒液、白醋等液体的酸碱性,加深对溶液酸碱性的认识。通过学生合作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可以体验化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本次校本课程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对比分析颜色变化区分程度,找出效果较好的酸碱指示剂。实验报告见附件。

4、可持续发展教育类

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化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化学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环境、资源等危机的重要性,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十分强烈地反映出人类社会对化学的需求。以此为题材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意义深远。

★案例四:校本课程《保护臭氧层》。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称为UV_?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臭氧层破坏,因而地面受到的紫外线辐射增强,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危害。

联系社会热点、高新科技等开设的校本课程,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化学教学与STSE的有机结合,同

文档评论(0)

135****98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