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13份)-人教课标版11.doc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13份)-人教课标版11.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积累文言知识。

二、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

二、检查预习?

.学生背诵前两段。

.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

三、研习课文

.教师配乐范背课文

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

.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

学生回答后明确:?

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读第三段

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

讨论提示:

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夫”字为抒发感慨的标志。作者从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引出第二层的感慨:“虽趣舍万殊……岂不痛哉!”

第一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态度——“晤言一室之内”与“放浪形骸之外”。

第二个分号所在句讲了两种人生体验——“欣于所遇……快然自足”与“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第四句讲了两种人生“痛”事——“向之所欣……化为陈迹”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讨论后明确:?

这种“痛”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作者从不同处世形态的共性——“情”“怀”出发,抒发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虽然两种人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但是,在此时此地,他们的生命体验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痛!

(板书:痛??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学生再读第三段。

朗读指导:探索人生哲理,发感慨,用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其中“死生亦大矣”中的“大”重读,“岂不痛哉”降调读出慨叹,重读“痛”。

.读第四段:

思考:本段中的“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为什么“悲”?“悲”什么?

讨论提示:

①作者在发出“悲夫”感叹之前,作者写了几个时期的人?他们思考死生,有着怎样的表现?

②他们的表现有相同之处吗?

③他们“悲”什么呢?能否从板书中看出些什么?

明确:显然,时代虽不同,感悟却是一致的。“悲”的是宇宙是永恒的,人生却是短暂的;这种生命的体验让人无奈而惆怅。这是跨越千古之悲。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而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感慨。

④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悲痛年年总相似,那么面对着无尽的悲痛,王羲之能选择做些什么呢?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告诉后人,我们曾经为死生而悲痛过,也许你们会和我们有同感吧。也交代了本序的写作意图,目的在于警醒后世读者,不要感染士大夫之消极的思想情绪,而能够充分地认识到“死生亦大矣”的思想精髓。

学生再读第四段。

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奏。“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悲”,后面的句子和缓低沉地读出。

(板书:悲?由己悲人?千古同悲)

四、拓展探究

回顾《兰亭集序》全文,王羲之其实向我们表述了他由乐而痛、由痛转悲的心理历程,但却引发了后人对他不同的评价。

有人认为,王羲之很悲观,《兰亭集序》也写得也太伤感;有人认为,王羲之很旷达,《兰亭集序》虽苍凉悲怆却有不俗的情趣。

你是怎么理解王羲之其人其文的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

五、总结全文

有人说《兰亭集序》要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之年才能读懂,但是今天我想对大家说,我们在岁前就应该思考快乐,思考痛苦,思考生命与永恒!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美。这种思考可能还比较肤浅,但只要同学们努力去思索探究,不人云亦云,不自甘堕落,不抛弃,不放弃,就会缩短与哲人、伟人的思想距离,甚至还会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思想领空!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第二、第三题。

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

文档评论(0)

134****92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