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

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演化历史

节日起源

自然天象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认识,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互相对应。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说,称作分星,就地面说,称作分野。容易来说,古人们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对应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汉书地理志》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岭南地域分野。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迟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浮现了人格化的描写: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织女传奇关系紧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因牛郎织女的漂亮传奇使七夕成为爱情象征。

时间数字崇拜

七月初七作为节日源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些重日中,不难看出古人对数字的崇拜,如九与五是重要的数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奥秘的美感。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如今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存。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样子好像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十七岁又称喜寿。

妇女乞巧

七夕节的乞巧风俗,始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烁,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风俗。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见之时,织女是一个漂亮聪慧、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给予她们聪明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熟练,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世间很多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场焦黄,头发开场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完结。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当是完结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饱满。

关于七夕的演变历史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5页。传承进展

在古代,七夕确实和牛郎织女传奇关系紧密,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因而七夕又有女儿节的称谓。女性欢天喜地竞技娱乐的日子,男子也凑个喧闹在一旁观赏,男女定情只是女儿节盛会中的副产品。[9]有现存文字记述的七夕习俗最早见于《书经》时代(春秋中期)。七夕节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1]在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

文档评论(0)

扈三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育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