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课件—大豆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pptx

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课件—大豆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豆食心虫的识别及防治;教学目标;;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二、形态特征;

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

幼虫

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

长约6毫米,红褐色。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三、发生规律;四、发生条件;五、防治方法;4.敌敌畏药棍薰蒸

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用敌敌畏熏蒸。即每667平方米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厘米长段,一端去皮,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浸药的一端插在豆田内,每5垄插一行,棒距4~5米。

5.喷雾防治

用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450ml/hm2,加水1125L喷雾;或加水22.5L超低容量喷雾;用2%杀螟松粉剂喷粉,用量为30~37.5kg/hm2。或其它菊酯类药剂,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使下部枝叶和顶部叶片背面着药。成幼虫效果很好。

6.幼虫入荚前防治?????

大豆食心虫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爬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这个时间很难掌握。大豆荚上见卵时即可打药。防治幼虫一般采用菊酯类药剂兑水喷雾于结荚部位,效果可达80%左右。;大豆蚜虫的识别及防治;教学目标;;一、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

体长1.3~1.6mm,长椭圆形,黄色至黄绿色,触角短于躯体,第4、5节末端及第6节黑色。

有翅孤雌蚜:

体长1.2~1.6mm,长椭圆形,头、胸黑色,触角长1.1mm;腹部圆筒状,基部宽,黄绿色。;大豆蚜虫具有早期点片发生和后期蔓延速度快的特点。

5月下旬,大豆出苗后,从第一寄主鼠李迁飞进入豆田,开始危害幼苗,由于迁飞株率仅在1%左右,所以此时仅点片发生。

6月下旬,大豆开花前,蚜虫便很快蔓延全田。

7月中旬,大豆盛花期,条件适宜,大豆蚜虫便迅速繁殖并群集于植株顶叶及分枝的幼嫩茎叶上危害,从而造成蚜虫大发生。;

大豆蚜虫群集于被害植株的幼嫩叶背面、幼茎及生长点等处刺吸汁液,造成叶背扭曲或皱缩,致使植株生长受阻、生育推迟,同时还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蚜虫还会在取食处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阻碍光合作用,减少干物质积累,降低产量和品质。

大豆蚜虫虫体虽小,但繁殖快,数量多,所以为害大。在田间植物上,常有有翅蚜与无翅蚜两种形态,有翅蚜可远距离飞行、扩散蔓延;无翅蚜主要是近距离爬行,繁殖力强,可进行孤雌生殖。;大豆蚜虫群集为害造成植株叶片卷曲;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源。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

生物防治:合理保护和利用蚜虫天敌,大豆蚜虫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虻、花蝽、蚜茧蜂和蚜霉菌等。大豆田中天敌总量与大豆蚜虫总量之比在1:80-1:100以内时,不必施药,完全可以通过天敌来控制蚜虫的为害。

;化学防治:蚜虫发生量大,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防治。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即应防治。

化学防治注意几点:

1.巧抓防治时机。即在大豆蚜虫点片发生时用药,防止扩散蔓延;

2.巧定防治部位。大豆蚜虫一般聚集于植物的嫩头、嫩叶、幼茎和叶背处,施药时应对准大豆蚜虫发生为害部位;

3.巧选、轮换用药。选择有效的农药品种,目前防治大豆蚜虫效果较好的农药主要有氧化乐果、大功臣、来福灵、辉丰快克等。大豆蚜虫繁殖能力很强,发生世代多,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不能长期连续施用一种农药。

;蝼蛄的识别及防治;教学目标;蝼蛄是直翅目蝼蛄科昆虫的总称。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南方危害较重,常出现于夏季的夜晚。具一定的趋光性和飞行能力。

主要种类有华北蝼蛄、东方蝼蛄、台湾蝼蛄、普通蝼蛄

;一、形态特征;蝼蛄不仅在土中咬食开始发芽的种子、幼苗的根、嫩茎、嫩叶,造成幼苗枯死,而且还在土壤中穿洞,造成纵横隧道,使幼苗和土壤分离而死亡。;三、发生规律;四、防治方法;4.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1%~0.2%拌种,堆闷12~24h后播种。

(2)毒饵诱杀。常用的是敌百虫毒饵,先将麦麸、豆饼等炒香,按饵料重量0.5%~1%的比例加入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于傍晚时撒在已出苗的菜地或苗床的表土上,或随播种、移栽定植时撒于播种沟或定植穴内。

(3)土壤处理、灌溉药液。当菜田蝼蛄发生危害严重时,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kg,对细土15~30kg混匀撒于地表,在耕耙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