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说课稿-人教课标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丹柯》说课稿

义乌市廿三里中学王苏萍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将在多元解读的理论指导下,跟大家说说我对《丹柯》的教学设计。

《丹柯》是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课程《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高尔基。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对小说的主题进行详细探究。有一句话说,“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呢?主要是因为小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主题,它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因此,如何寻找小说的主题,就成为我们在欣赏小说过程中必备的能力。这篇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即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篇名,很明显,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课的突破口。

从知识构成上说,高二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的小说,对于小说的阅读和鉴赏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从小说的基本元素“主题”入手去欣赏小说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外,受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影响,高中生对优秀作品的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做到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仍然显得困难。

根据上述分析,就不难得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寻找小说的主题。教学难点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对于小说主题表达效果的加强。

为了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了解高尔基及其创作情况。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多元解读的方法,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以及人物形象对于主题表达效果的增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初步懂得丹柯正直无私的勇士精神,进一步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感情。

明晰了教学目标之后,这些目标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呢?在参考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吸收了历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设计分成以下四个部分。

.名言导入

这一环节,我将用“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这句话导入本课,直接提出“主题”这个单元话题,激发学生自己寻找小说主题的兴趣。

.初读感知

这个环节,我将提示学生抓住情节、人物两大要素,运用默读、圈点等学习方法,着眼文本,概括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及相对应的人物性格,在整体上感知全文,把握文脉。

.研习文本

在整体感知文章后,我将引导学生比较缩写版的《丹柯》与原版,哪一版本的丹柯形象更生动、突出,并说明理由。这里我将适当借鉴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角度去找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自主思考、分组讨论、相互争议的过程中研习文本,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

学生有可能从以下角度分析:①环境描写。丹柯是一位悲剧的英雄形象。俗话说,困境出英雄,困难越大,越能凸显英雄的形象。丹柯和他的族人们遭遇到险恶的自然环境,在这里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森林的险恶。②对比描写。文中对比之处很多,面对同样的困难,族人只会哭,“坐着想来想去”,而丹柯却说:“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更体现出他敢于实践的勇气和精神。这里实际上运用了“抑彼扬此”的写作手法。前后的环境描写也是对比,同样是森林,在丹柯带领族人走出后,就变得可爱多了。族人对待丹柯的态度更是对比。③细节描写。着重表现在族人对待丹柯的态度转化上。这里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圈点的方式,理出众人对丹柯的情感变化脉络,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对于主题表达效果的加强作用。小说的高潮部分,丹柯面对族人的质疑、警戒、包围,依然怀着怜悯的感情,毅然掏出了自己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路。这一段细节描写尤为感人,我将用《英雄的黎明》配乐,和学生一起朗诵,感受丹柯不畏牺牲、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④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小说描写极尽想像、夸张之能事,如森林恐怖险恶环境的描写,丹柯高举燃烧的心为众人引路,碎裂的心化为草地上蓝色的火星等。这些都渲染了悲壮的气氛,更能凸显丹柯的伟大。

在这个环节的最后,我将用一道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归纳丹柯的人物形象:丹柯是一个()的人,作者对此的态度是()。接着顺势归纳出本文的主题:作者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并且可以向学生展示名家对这篇小说的评论,以此来肯定学生自主归纳小说主题的成果。

.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围绕“小说是否只有一个主题”这个问题,再次感悟课文,展开联想。鲁迅先生当年评论《红楼梦》时说过一句经典的评语:“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那么你来阅读《丹柯》,是否还可以挖掘出其他主题?

这里我将引导学生抓住小说的结尾,让学生思考:“谁是杀害丹柯的凶手?”用侦查案件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难得出,是族人的麻木、愚昧、无知,毁了一个民族的伟大人物。这是最大的悲剧。这时可以通过对照鲁迅先生的“铁屋子”理论以及“郁达夫论鲁迅”等课外资料的补充,得出如下主题: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