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宋明理学;探究一:阅读P12第一子目,思考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东汉末年出现的道教组织,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对“道”之信仰的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宫观是教徒活动的场所。;材料一:唐朝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材料二: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三次出家,“舍身”同泰寺。;1、魏晋南北朝:汉代儒学的天命观难以控制人心,社会动荡使人们渴求心灵安慰,佛教、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发展渐现了危机。;二、宋明理学:;4、代表人物:;5、理学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2)程朱理学的影响:;7、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2)王阳明心学:

心学的集大成者;探究性学习:;材料四: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

处,故良知即天理。

材料五: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

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材料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考:概括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王阳明:“致良知”。

(1)思想核心:“致良知”;

(2)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思考:材料六体现了什么观点?

重树思想标准(良知)的重要性;

(3)积极: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发奋立志。;;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名校校训: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日近有功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二十四孝·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4、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二: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特点?

⑴主要观点:世界本原——理。

宇宙自然——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社会——儒家道德伦理;

个人——人性。

⑵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使理学哲学化、世俗化。;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材料四: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思考:如何才能把握(体现在社会上的)“理”?

主要观点:方法论:格物致知。

格物,穷究,研究,接触事物;

致知,获得知识。简单理解为通过实践、学习,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先天存在的“理”。;11、千万人的失败,都有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只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

6、做你自己,总有一件事你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8、据我测算,还可以退五十步,但生活只有五步。

2、人不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0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