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品学案:鉴赏古诗中的形象-人教版.doc

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品学案:鉴赏古诗中的形象-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案鉴赏古诗中的形象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完成下面的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分析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分)

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位孤僻高傲的诗人形象。众鸟高飞远去,孤云独悠闲,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孤云独闲,正是诗人的形象!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又是何等清高孤傲!(形象分,分析分)

.阅读曾巩的《西楼》,完成下面的问题。(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简析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分)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拍打着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景象分,分析分)

()诗人借助所写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答案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分析和情感各分)

.阅读张渭的《早梅》,完成下面的问题。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简析诗人借梅展示了什么样的自我形象。(分

答案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天寒而近水先发,显出梅之坚强;“迥”字表现早梅之孤单;“白玉条”“冬雪”则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这一切正借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形象和分析各

分)

.阅读李贺的《马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分)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分)

答案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借马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

答案借马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同时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个要

点,各分)

.阅读刘羽的《白鹭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白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简析诗人借白鹭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分)

答案白鹭独立芳洲,一生无人理解,只好独向斜阳感叹已白头老去,借此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而无人理解但又清高自赏的思想情感。(形象和情感各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

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词的上阕写景,请就作者写景角度的变化作简

要分析。(分)

答案主要从远眺近观、仰视俯视,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赏析。(要有角度,有分析)如:由远及近,林断处见到远山,近处“乱蝉衰草小池塘”;上下结合,既写了天上的“翻空白鸟”,也写了池塘里的“红蕖”;动静结合,动的有白鸟翻飞,静的有衰草红蕖;有声有色,写了乱蝉,还写了白鸟和红蕖。

()总观全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试作简要分析。(分)

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上阕借景抒情,通过一幅幅画面,展现了词人那种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境;下阕直接描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又无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闲适、悠然、豁达”是一方面,“得过且过又无可奈何”是另一方面。)(角度、形象和分析各分)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愤的知识分子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救物济世(忧国忧民)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自叙

杜荀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近体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的为偏格,

这首诗为格。(分)

()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

“不容真”,“真”指。

(分)

()此诗描写了一个

形象。(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分)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

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和。

(分)

()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

的语言概括。(分)

答案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水近干枯,林疏倒斜,银根暴露,满眼荒疏。

()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分)

答案读后引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7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