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心考索》有感.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读《木心考索》有感

文/徐建利

《木心考索》在众书友的期待中与大家见面,著书者为80后夏春锦老师。强调年龄是因如此年轻似乎难驾驭此话题的丰厚,事实并非如此。阅之,很是感慨。

一是为木心先生,之前虽对他有认知,但只限于他的文章,他对自身经历少有提及,故只了解些他的精神内核,却无法洞察一世的人生艰辛。通过《木心考索》,我们可贯穿起木心先生的人生导索,对他的学习、工作、留学,特别是他因何而进狱,又历经怎样的磨砺,有了更多的知识链接。且对如今以讹传讹之事,有了厘清,还世人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位学者的责任,而作为在一线教学的年轻教师而言,夏老师却做了一件大学教授做的事,功德可谓大矣。

二是夏老师自言,2006年接触木心先生的《哥伦比亚倒影》,年轻的生命无以真正体会一位生处命运考验的智者的心声。这未尝不是诸多人的遗憾。笔者亦是此时接触此书,只觉好,未知真正好于何处。当经历的火焰无以浇灌出人生的苦难时,是无法真正体察别人的丰厚、辛酸与无声的泪水。一搁几年,当阅了其它诸多木心先生的文字,特别是他的《乌镇》后,实惊为天作。曾有一位老人,他只离你有15分钟路程,当如此迫切的想要见他时,已是阴阳两隔。有趣的是,谈及此事,很多人都有此感。也许我们都因年龄、体悟,差距甚远,而错失最后的大师。

木心先生的离开,令更多的人叹惜时,夏老师便组织家乡的书友纪念木心先生,并出《爱木心》专辑。聆听讲座、阅读木心、研究木心,成了木心爱好者们一种自觉行动。为此陈丹青老师象寻着“仇人”一般,寻到木心书友会。在夏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与丹青老师有过一次亲切的聚会,几次参观木心先生的“晚晴小筑”。一路走来,我们都经历了,但唯有夏老师,有系统的对木心先生的研究,他的很多资料,确是开创了人们对木心先生新的认知。木心先生求学时的成绩、操行等;他的求学历程,先杭州再上海,一路以艺术作为自身立命的根基;受其师友林风眠先生,特别与诗词大家夏承焘先生的“忘年之交”,给予他诗词与绘画上的影响;在狱中的聊以安度自己的“狱中手记”,及两次入狱的苦难人生,令人重新来定义政治的悲剧性;在美国绘画及文学的命运起航,及与一些留学生们的交往细节,《文学回忆录》的产生始末,都给我们一个清晰的轮廓。我眼前似乎浮现了夏老师为寻遍木心先生的遗迹,而敲开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早已面目全非、业已凋零、已作民舍时的艰辛。也正是这奔波之苦,才酿出了《木心考索》的甜蜜之花。我相信,此书是对木心先生更进一步了解的一把钥匙。很多研究也许会超越它,但也许会无法绕过它。一个人的研究价值,莫过于此。

我对木心先生的偏爱,犹如对鲁迅先生之偏爱。少年时无书可读,青年时读了大量的外国名著,国内现代著作唯喜爱鲁迅先生作品,直到阅读木心先生的作品,才又萌发起我对阅读现代作品的兴趣。据木心先生说,他也只喜欢鲁迅先生作品,称其是褒有古之气脉。其实他们同处一门,木心先生祖籍绍兴,自称“绍兴的希腊人”。我一直拿他俩作比,似乎现代文学,唯有他俩才占有重要地位,抑或是更好的传承文脉。鲁迅先生更多的把笔触指向人性及现实,入木三分,内心总有“怒其不争”的痛。而木心先生更多的笔触,似乎在安度自己,他将苦难幻化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慢慢地熬成了艺术、文学的璀璨生命。他虽历经莫须有的罪与罚,或者说因着他火热的自由革命者的心,而无端入狱,文革时期更是经历无人道的折磨。他是有底气来诅咒现实,但他没有,丝毫没有。以其说他对现实的绝望,不如说他在守护着绝望,在绝望中杀出一条安度自身的血路来。因为人总是要活着。

木心是倔强的,他不会屈服于任何人,任何一种势力。当他预感到再努力的人生也将被废时,他选择出走,去一个更远的地方散步。直到2006的回归,一颗出走的灵魂,才算魂归故里。

木心之所以成为木心,因素很多,读《木心考索》,粗浅分析如下:

聪慧是第一条,这位“绍兴的希腊人”,继承了绍兴人的智慧与不甘于命运的倔强之气,是遗传,是文化的熏染所致。

第二是家庭殷实,家教氛围好。木心的母亲给予木心最初诗词及《易经》的引领,从小在杜甫等名家的诗中浸染成长;甚至连他的祖母与外祖母都能够给予他《周易》及《大乘五蕴论》的浸润;而祖父殷实的商业之基,为他的一次次出走,奠定基础。祖辈留下来的莫干山别墅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条件。

第三,童子功深厚。在很多人连书不知为何物的年代中,木心先生就浸淫于茅盾家的世界名著中,源于机缘,两家虽隔百米之远,但是阅读的红线,可以拉近距离,一个爱书者,总会有人为其提供各种便利。少年木心,如若掉进世界文明的荷塘中,采撷了一路的文学芬芳。如痴如醉,如入无人之境。宽广而深厚的世界视野,为他终生奠定无以计量的能量。他行走的路线其实并不宽域,但世界在它的笔下却很小,信手拈来便是他的行走。

第四,出走为他奠定最坚实的基础。不甘于小镇的平庸,青

文档评论(0)

183****0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2143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