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秦朝和隋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A.两朝都定都长安B.都种植玉米和甘薯

C.都推行科举制D.都实现了制度创新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这些诗句描述的制度是

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郡县制D.行省制

3.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唐蕃和亲

4.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对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B.女子喜好骑马、射箭、弈棋等活动

C.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南方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5.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实质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6.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②中央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③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

④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8.“群山转翠半已春,岳王庙前渐游人。风波亭外臣子恨,西子湖畔武穆魂。重整河山终是梦,精忠报国只羁身。”这首诗中的“臣子”指的是

A.王安石B.岳飞C.秦桧D.文天祥

9.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

10.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其中被蒙古政权灭亡了的政权包括①辽②西夏③金④南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下面的三幅图片是某校学生开展关于宋代的主题学习时收集的图片,该图可用于

A.手工业的兴盛B.商业贸易的繁荣C.文学艺术的灿烂D.农业的发展

12.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地治理,在台湾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B.尚书省C.澎湖巡检司D.北庭都元帅府

13.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波光粼粼照九州、大运河之舟樟舱。”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D.“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14.当时,唐朝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中也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与以上情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楚汉之争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安史之乱

15.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统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下列不属于材料所述“变法”在经济上的措施的是

A.保甲法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D.募役法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1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此河”是哪位帝王在位时开通的?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见下图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示意图中A、B、C的地名。(3分)

材料三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了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隋朝创立的这一“选官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四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汴河》

(4)唐朝胡曾的诗《汴河》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1)依据材料一,隋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9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