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十一章特殊土地基课件.ppt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十一章特殊土地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红粘土的定义、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1)定义:碳酸盐岩系出露区的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棕红、褐黄等色的高塑性粘土称为红粘土。其液限一般大于50%,上硬下软,具有明显的收缩性,并裂隙发育。次生红粘土:原生红粘土经搬运、沉积后仍保留其基本特征,且其液限大于45%的粘土。11.2红黏土地基*(2)红粘土的形成条件:气候和岩性①气候条件:气候变化大,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而气候潮湿,有利于岩石的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②岩性条件: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当岩层褶皱发育,岩石破碎,易于风化时,更易形成红粘土。(3)红粘土的分布规律红粘土主要为残积、坡积类型,因而其分布多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并且受气候影响,主要发育南方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区域性特殊土。以贵州、云南、广西最为普遍,其次江西、川东和两湖两广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2、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1)红粘土的土层特征①、由硬变软的现象:红粘土从地表向下由硬变软,随深度的增加,红粘土的天然含水量、孔隙比有较大的增加,土的状态由坚硬、硬塑状态变为可塑、软塑状态,相应地,土的强度也逐渐降低,压缩性也逐渐增大。②、厚度变化大:红粘土在垂直方向分布变化很大,这与所处的地貌、基岩的岩性与岩溶的发育程度有关,分布在盆地或洼地中的红粘土,其厚度大体是边缘薄,中间厚;下覆基岩有溶沟、溶槽、石芽发育时,其上覆的红粘土的厚度变化极大。在其它因素相近的条件下,碳酸盐类岩体的岩性决定着岩溶发展程度的差异,石灰岩、白云岩易于溶化,岩体表面起伏剧烈,导致其上覆的红粘土厚度变化很大,泥灰岩、泥质灰岩的岩溶化较弱,岩体表面较平整,上覆红粘土层的厚度变化较小。③红粘土的裂隙性:在坚硬和硬塑状态下的红粘土层由于胀缩作用形成了大量裂隙。裂隙发育深度一般为3~4m,裂隙面光滑,裂隙的发生和发展速度极快,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挖坡面数日内便可被收缩裂隙切割得支离破碎,使土层的结构破坏,透水性增大,土层强度降低,对浅埋基础或边坡的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2)红粘土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红粘土的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碎屑矿物较少,主要为石英,由于长期淋滤的结果,水溶盐、有机质含量较低。粘土矿物具有稳定的结晶格架、细粒组结成稳固的团粒结构,土体近于两项体,且土中水又多为结合水,这三者是构成红粘土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基本因素。红粘土层中也常有结核和土洞的存在,对地基产生不利的影响。(3)红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①、高塑性和分散性。颗粒细而均匀,粘粒含量很高,一般在50~70%之间,所以,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都很大,液限一般为50~80%,塑限一般为30~60%,塑性指数20~50%。②、高含水率,低密度。天然含水量一般为30~60%;饱和度在85%以上;密实度低,大孔隙明显,孔隙比很大,一般都超过1.0,但液性指数都一般小于0.4,多数处于坚硬或硬塑状态。③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固结快剪φ值为8°~18°,c值可达0.04~0.09MPa;多属于中压缩性土或低压缩性土,压缩模量E为5~15MPa。④不具湿陷性,但有明显的收缩性。红粘土浸水后,多数有轻微膨胀性,膨胀率小于2%,但失水收缩很强烈,原状土体收缩率可达25%,扰动土可达40~50%。3、红粘土地基评价(1)地基的不均匀及其处理①、红粘土地基不均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a、母岩岩性和成土特性决定了红粘土厚度不大。尤其在高原山区,分布零星,由于石灰岩和白云岩岩溶化强烈,岩面起伏大,形成许多石笋石芽,导致红粘土厚度水平方向上变化大。常见水平相距1m,土层厚度可相差5m或更多。b、下伏碳酸盐岩系地层中的岩溶发育,在地表水和地下岩溶水的单独或联合作用下,由于水的冲蚀、吸蚀等作用,在红粘土地层中可形成洞穴,称为土洞。只要冲蚀、吸蚀作用不停止,土洞可迅速发展扩大。由于这些洞体埋藏浅,在自重或外荷作用下,可演变为地表塌陷。②、不均匀地基处理a、当下卧岩层单向倾斜较大时,可调整基础的深度、宽度或采用桩基等进行处理,也可将基础沿基岩的倾斜方向分段做成阶梯形,从而使地基变形趋于一致。b、对于大块孤石石芽、石笋或局部岩层出露等情况,宜在基础与岩石接触的部位,将岩石露头削低,做厚度不小于50cm的垫层,然后再根据土质情况,结合结构措施进行综合处理。(2)土中裂缝的问题①、土中裂缝的特征:自然状态下的红粘土呈致密状态,无层理,表面受大气影响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当失水后土体发生收缩,土体中出现裂缝,接近地表的裂缝呈竖向开口状,往深处逐渐减弱,呈网状微裂隙且闭合。土中裂隙发育深度一般为2

文档评论(0)

阿弥陀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