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塘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塘鱼浮头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需要不断呼吸,吸入水中溶氧,才能维持生命。如果池塘里氧气量
少了,就会引起鱼浮头。影响池塘水溶氧量的因素很多,比如鱼的密度太大、投放饲料过多,尤其是草料在水温高的情况下残渣会分解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毒害鱼类。夏季气温高,有时突然下阵雨,使池底水温高于水面。池底的水往上升,腐殖质随着水流浮上水面,吸收水中部分溶氧,使水中溶氧量减少,也会造成鱼浮头。当天气转变,气压降低,或池中浮游植物过多时,也会影响池水的溶氧量。鱼浮头,不仅影响鱼的生长,甚至还会造成死亡。防治办法:①注新水,排污水。注入清水时,在进水口铺草或木板,使清水徐徐而入,不直冲塘底,以防止污泥翻起。②安装增氧机或搞人工降雨。根据水中缺氧情况,一般每天开动机器3—5小时即可。③投放蕉茎。将香蕉茎切碎,在鱼浮头时撒入池里,用以吸收有机物质,免得消
耗水中氧气。通常每亩投放蕉茎100公斤。④泼洒食盐。将食盐溶于水,均匀地泼入池塘里,可使水质澄清,还有消毒作用。一米水深每亩用盐约2.5—3.5公斤。⑤泼洒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5—7.5公斤,加适量的水,均匀泼于全池。⑥平时要合理施肥和投饲料,经常清除鱼塘里过多的腐殖质。
塘水“水反” 塘水透明度大,鱼类整天浮头,迟迟不下沉,摄食量减少,活动缓慢,塘边水蚤聚集成群,浮游植物极少,称为“水反”。一般在春、夏两季阴雨天或捕起鳙鱼后未及时放养时最常
见。主要原因是由于捕起鳙鱼,致使鳙鱼饲料浮头动物大量繁殖,抵制鱼塘中浮游植物生长。由于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相对减少,鱼塘水中氧气不足,出现鱼浮头现象。有时放养鳙鱼种数量少或规格小,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毛管虫病用肉眼可看到鱼鳃丝鲜红,黏液多,被寄生处有鳃表皮组织形成凹陷的病灶。病
鱼严重时,呼吸困难,不吃食,离群独游水面或靠近岸边,体色呈暗黑色。尤其是草鱼,6-10月间,大量发生时可引起死亡。防治办法:①在放鱼进塘前,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②用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合剂挂袋。
③放养鱼种时,鱼种用每立方米水含8克硫酸铜的溶液浸洗15-30分钟。一旦发生此病,用如下办法治疗:
①硝酸亚汞:以每立方米水含2克硝酸亚汞溶液浸洗鱼种2-3小时,或以每立方米水用硝酸亚汞0.1克全池泼洒。②以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0.5克,硫酸亚铁0.2克泼洒全池
夏季塘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
每年5-10月是鱼病的流行季节,要使塘鱼高产,一定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病发生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出血病对鱼类危害最大,这四种鱼病常出现在同一季节、同一鱼塘、同一条鱼身上,以烂鳃、赤皮、肠炎多为同时并发,病鱼鳃腐烂,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肛门红肿等。
预防的方法是:①春季末放鱼种前要彻底清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75公斤拌水成浊
液全池泼洒;②每亩用茶枯50-75公斤浸泡后泼洒全塘。治疗的方法是:①用蚨喃西林药按50公斤鱼重每天施药2-5克拌饵料喂鱼,连喂4-6天治疗肠炎、烂鳃、赤皮并发症。②用广东生物研究所鱼药厂生产的“鱼疾清”预防治疗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病。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具体方法是:按1亩1米水深塘1-2瓶的用量,把药瓶盖打开,在瓶口盖一层薄
布然后捆在竹竿口放于进水口的水中,待药物溶完后另换,一般30-40天换一次。③用大蒜、韭菜各0.25公斤,捣烂混入饵料,可喂100公斤活鱼,每半个月内连用5天,可治疗鱼肠炎、出血,病和烂鳃病。④用北流市第二兽药厂的“鱼痢灵”药物治疗肠炎、烂鳃、赤皮并发症有明显疗效。每公斤体重每次用量为:预防用1-1.5克,治疗用2-3克,按用药量连喂3-4天,每天喂1次。
烂鳃病症须分清对症下药才有效
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鱼病的前提,在常见鱼病中往往有许多鱼病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其防治方法也就各异,应加以区别。现将生产上会出现烂鳃症鱼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是鱼害粘球菌,习惯上称“烂鳃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15℃以上开始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的某些部位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严重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呈“扫帚状”,并附有杂物,软骨外露。显微镜检查,鳃丝无寄生虫或真菌寄生时,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治疗方法:每1立方米水用1.2~1.5克漂白粉或0.5~0.6克杀菌王或其他消毒剂水体消毒,同时内服抗菌药。每100千克鱼每天拌饵投喂1~2克土霉素、5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