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试卷及答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试卷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

1、各种物体只要_______,就会发出声音,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牛,用符号_______表示。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可以看到音叉的振动引起_________。

4、吸气时,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胸腔________。

5、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6、向上抛的球最终会落回到地上,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落,这些运动都是因为_______的作用。

7、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做_______。

8、像猫、狗、兔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________。用这种方式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

9、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__________,所以呼吸会变得急促。

10、鼓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

A.搅拌与不搅拌 B.搅拌与加热水 C.搅拌与小颗粒

2、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是()发出的。

A.自然界 B.动物 C.人类生产生活

3、下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与醋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相似的是(???)。

A.肥皂 B.酱油??? C.食用油

4、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里吸收的。

A.胃 B.大肠 C.小肠

5、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电性能最强的是()。

A.自来水 B.纯净水 C.盐水

6、在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该()。

A.独立设计,独自制作

B.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分工合作

C.组长设计并制作,其他人围观

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A.金鱼 B.鲫鱼 C.鲸

8、以下形状的透明容器适合让小明用来做雨量器的是()。

A. B. C.

9、力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

A.形状 B.速度 C.大小 D.重量

10、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

A.说不定 B.温度计 C.雨量器 D.风向仪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弹性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

2、农民所播下的种子都能发育成植物。()

3、将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的实验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说话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5、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6、为了防止浪费,发霉很少的食品可以食用。()

7、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

8、口腔里,牙齿、舌头和唾液需要协调工作才能将食物初步消化。()

9、经常刷牙可以预防龋齿。()

10、绿豆、红豆、蚕豆种子的大小相同。()

四、连线题。(共10分)

1、请将耳朵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起来

外耳道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鼓膜传递振动到内耳

听小骨传递声波到中耳

耳蜗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耳郭能帮助我们收集声音

五、图形题。(共12分)

1、观察小灯泡,将其构造的各部分名称填在()里。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你知道的能导电的物体有哪些?不能导电的物体有哪些?各例举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房间里的电灯不亮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至少写出四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严防“病从口入”,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几种预防方法。(至少写4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姜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搞茯苓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