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精品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岳阳楼

一、了解律诗章法句法二、体会诗歌中描写的壮阔景象掌握诗歌中“炼字”的赏析方法。三、感受杜甫伟大的家国情怀,体会“圣”心四、对比阅读,探讨“诗圣”“诗仙”含义学习目标

析章法句法绘笔下景象律诗常见章法结构:①四分法:起承转合王维《山居秋暝》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杜甫《旅夜书怀》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王湾《次北固山下》

析章法句法绘笔下景象起承转合《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一般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结。首联、颔联固然重要,但总是铺垫,最关键在于颈联的转,要转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方为妙。尾联便顺水推舟,意境全出。

析章法句法绘笔下景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起承转合“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

析章法句法绘笔下景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起承转合明王嗣奭“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宋刘须溪“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析章法句法绘笔下景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句式构成:吴楚(主语)+东南(状语)+坼(动词)乾坤(主语)+日夜(状语)+浮(动词)句意:吴楚二地从东南方向被劈开,宇宙乾坤日日夜夜浮于洞庭水上。恢宏壮阔、雄浑磅礴的洞庭湖景

析章法句法绘笔下景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补充主语、宾语坼,浮。句意:洞庭湖劈开了吴楚,劈开了东南,洞庭湖托起了乾坤,托起了象征时间的日月,拓宽了画面的空间感。赏析:动词的使用使得原本客观静态的景象变成动态的壮阔之景,洞庭湖不仅坼吴楚,也坼整个东南大地,不仅浮乾坤,也能托浮流逝的时间,使整个景象更加宏大,气势更磅礴。洞庭湖(东南)吴楚乾坤洞庭湖(日夜)雄浑磅礴的洞庭湖景

诗句分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颔联中表现力极强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出它们的妙处吗?坼浮炼字

炼字题答题技巧释释字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描画面把该字放在原句中描述景象。如果有手法,需要点明手法析析效果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句分析①“坼”,分裂。仿佛洞庭湖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冲开分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②“浮”,飘荡、浮动。洞庭湖几乎包容整个天地万物,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这景象又何等宏丽!③“坼”“浮”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及其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坼浮

析章法句法绘笔下景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时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藩镇割据现象愈加严重,国家内忧外患,处于极其不稳定的风雨飘摇之势。国家割裂之现状国家飘摇之形势对国家形势的忧心

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浓郁而言;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从字面上看,顿挫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解沉郁顿挫悟家国情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起承转合沉郁:意境雄浑解沉郁顿挫悟家国情怀顿挫:情感深沉

作者经历人们常说,杜甫的诗是诗史,所以要想读懂杜甫的诗,一定先要明白诗人困顿凄苦的人生。35岁之前35-44岁44-48岁48-59岁读书壮游困守长安十年流亡陷贼为官漂泊西南流浪江汉

作者经历(4)漂泊西南时期(即759-770),诗风更沉郁成都依靠严武,有了草堂安身。后严武逝世,他又飘泊西南、湖湘,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此时律诗很多,如《登高》、《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等。

写作背景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

文档评论(0)

新知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打造原创精品,用真诚服务每位需求者。让您省时、省心、省力,让时间更有价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