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页码页码/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D.滤渣中一定有Ag

2、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3、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c>b>aB.b>a>cC.a>c>bD.b>c>a

4、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6、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

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

7、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8、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A. B. C. D.

9、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跟所涉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含了化学变化

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含了化学变化

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含了物理变化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含了化学变化,后者包含了物理变化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11、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A.等于16ml B.大于16ml C.小于16ml D.不能确定

12、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3、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1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矿泉水 C.白醋 D.蒸馏水

15、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6、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7、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