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堂论汗的辨证及处方.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玉堂论汗的辨证及处方

原文地址:单玉堂论汗的辨证及处方单志华整理作者:____

风清云淡____

六十年代初,父亲单玉堂(左一)与北京中医学院课题组成员一

起研究经络问题

《单玉堂论汗的辩证及处方》原稿手迹

父亲单玉堂部分医学手稿、笔记

单玉堂论汗的辨证及处方

单志华整理

这篇医论是先父單玉堂老先生(1904—1983)于上世纪五十年

代所作,是我为其整理《單玉堂医论医话集》中的一篇。

父亲生前是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建院元老,中

国现代针灸学家,对针灸子午流注理论,续绝补漏,自成一家;对内经、

方药理论,同样见解独特,学验俱丰。但因其治学严谨审慎,大多数

手稿尚未公开发表过。每以“一生多做利民事,何图虚名伴此身”律

己并教子。

值父亲病逝三十周年之期,我深深缅怀让我深爱的父亲。现将这

篇《单玉堂论汗的辨证及处方》整理发出,公开其宝贵临床经验与辨

证思路,不想据为己有。希望能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所补益。—

—题记

汗者,人体玄府排出之水也。《素问·宣明五气篇》云“心为汗”;

《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评热病论》云“阴虚者阳必

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又云“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

生于精”;《经脉别论》云:“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

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

出于脾。”《灵枢·五癃津液别论》云“天热衣厚则为汗”“天暑衣厚

则腠理开,故汗出”。

按:以上《内经》所论之汗,乃汗的生理之常。汗为人体流质之

一,因暑热或体力劳动或精神紧张而排出于皮肤之外,正常汗液是人

体散热与排邪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病理之汗,若按部位、程度与病机分类,大致可分二十几种,

现择其要者论述如下:

1、头汗:指汗液但出于头齐颈而还之谓。

乃湿热上蒸或阳明蓄血结于胃中,迫津液上逆所致。蓄血头汗出

齐颈而还者,宜犀角地黄汤;兼喜忘者,宜抵挡汤下之;

头汗、小便自利、渴不欲饮、少腹急结之太阳蓄血者,治宜桃核

承气汤;

若胃热上蒸见额汗、发黄、小便不利者,治宜茵陈五苓散,甚则

茵陈蒿汤合调胃承气汤微利之;

食滞胃脘热气上炎而头汗者,宜保和丸倍用姜汁炒川连;

头汗出兼胸胁满、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往来寒热、心烦者,宜

柴胡桂姜汤;

身微热、表虚头汗出不已,或因医者发汗太过,以致表虚者,宜

黄芪汤;

湿邪搏阳见头额汗出者,宜用胜湿汤或调卫汤;

水结胸无大热,见头额汗出者,宜小半夏汤加茯苓;

注意:病后产后但头汗出者,属虚阳上越,预后不良;伤于湿邪

见额上汗出下之微喘者死,下后小便不利者亦死;凡见头汗,服调和

营卫、理气化湿、豁痰散瘀药,或发寒热下体得汗者,为营卫气通日

渐向愈之机也。

2、额汗:指不论冬夏额头常有汗出之谓。

此额汗多为醉后当风所致,足阳明胃经“循发际,至额颅”,酒

后阳气虚张,循经上于额面,治宜葛花解酲汤(李东垣方),或辨证

选用丹参、当归、茯神、地黄、枣仁、黄芪、酒芍、葛根、枳椇子等。

3、胸汗:指胸部多汗之谓。

多因思虑过度所致,为病在心。宜天王补心丹或生脉散加当归、

枣仁;亦有平素心气不足,感寒服解表药后心悸汗出以手护胸者,治

宜桂枝甘草汤加黄芪。

4、腋汗:指汗出于腋窝甚则延及胁下之谓。

此系少阳挟热,为半表半里之证,治宜小柴胡汤或逍遥散加龙、

牡;外用牡蛎、黄丹(炒)、枯矾研为细末擦之。

5、阴汗:指前阴处常有湿汗甚则延及两股潮湿之谓。

一般多为湿热下注所致,但落实到具体治疗,仍需观其脉症,随

症治之:

肾虚阳衰者,宜安肾丸(《和剂局方》);

面色萎黄、脚软无力、阴汗常湿者,宜补肝汤加温肾之品,外用

牡蛎、蛇床子、干荷叶、破故纸、官桂各等分,葱白数茎,煎汤去渣

熏洗;

阴囊汗出,久而生疮,痒甚苦搔之不已,其后疼痛者,宜龙胆泻

肝汤加祛风药、当归龙荟丸(《宣明论》)、二妙散加牡蛎粉、枯白

矾、麻黄根、赤石脂之属;

溺黄臊臭淋漓、睾丸如冰、阴汗浸及两股、阴头亦冷者,治宜清

震汤(《东垣先生试效方》);

阴汗不止,服青娥丸(《和剂局方》),外用炉甘石25克、蛤粉

5克干扑,或用密陀僧、蛇床子研末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