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docx

《登高》教案-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是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尾联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之情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整首诗以优美的景色描绘了诗人登高时的景象同时寄寓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总的来说《登高》以其深情的哲理和富有哲理的画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登高》教案

授课题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

2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

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一、导入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唐代文学的转折点。许多诗人都在诗中反映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唐帝国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杜甫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正因如此,他的诗被后人成为“诗史”。(见孟棨《本事诗》以及宋祁等《新唐书.杜甫传》)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登上高楼,个人悲怆与国家疾苦一齐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1、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使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他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等诗人往来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长达十年,却进取无门。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他弃官西行,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定居成都浣花溪畔。768年,携家出峡,漂泊湘、鄂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十年长安的困守和长期的流离失所的生活,使杜甫深入接触到了人民的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情绪。所以,他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著有《杜工部集》。

观看视频:品读经典《登高》,直观了解杜甫写诗经历。

三、《登高》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四、整体感知(3分钟)

1.播放录音朗读,找出本诗的主体情绪是什么?(诗眼:悲)

2.听老师示读,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及停顿。

3.大家自由朗读,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翻译不懂的字句.

五、鉴赏诗歌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组读)

(1)这一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用什么词描写的??

明确: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2)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明确: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还可以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总之,这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而且只能是一只,而不是多只。因为根据杜甫此时此刻的处境去想象,此时杜甫正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3)首联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和意境??

情感?:孤独无依,漂泊痛苦

意境?:凄凉,旷远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组读)?

(1)颔联写了几种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

明确:只有两种,落木、长江。

(2)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

无边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生命短暂。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会超越时空的限制,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怅望千秋一洒泪”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3)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看看运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对比、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4)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在什么样的意境中???

情感:仰望着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忧国伤时的感怆。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3颈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菩提人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操作员持证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高中教学会员。连续多年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3个。曾在《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河南教育》、《青年导报》等杂志发表论文论著二十余篇,参与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3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7日上传了计算机操作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