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pdf

浅论《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

一、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

的杂病诊疗体系

1、原书以病分篇的编写体例,确立了病名诊断在杂病中的纲领地

位。

2、原书各篇篇名均冠以“病脉证治”或“病脉证并治”,则进一

步示人病与证相结合、脉与证互参、辨证和论治一以贯之的重要性。

3、从各篇条文论述方式来看,大多先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主

要症状,然后分列证候、治法、方药。

二、创立脏腑经络辨证方法

原书论述诊治杂病,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

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

理变化的反应。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

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

辨证方法。

这一主要精神充分地体现在《脏腑经络先后病》篇。

原书具体辨证论治特点如下:

1、辨主症时,当对其病位、病机具体分析;

2、不论病程之久暂,凡有是证,则用是方;

3、主证不变,主方及治则不变。

三、脉学的广泛运用

1、脉法的整体观;

2、脉象与四时、五色的关系;

3、以脉推测病因;

4、以脉推测病机;

5、以脉确定病位;

6、以脉主病(诊断);

7、以脉论症状;

8、以脉鉴别诊断;

9、以脉论治;

10、以脉推测预后;

11、多脉见一病;

12、一脉见多病。

由上述可知,原书已形成了较严密的脉学体系,充分体现了普遍

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四、辩证的治疗观

(一)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观念

1、治未病:提出了治本脏同时兼实它脏,以防传变的整体治疗法

则;

2、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防止矛盾转化的治法;

3、上病下取:病证虽表现在上焦,但其病本在下焦或中焦,可用

本法治之。

4、下病上取:若病证虽表现在下焦,但其病本在上焦或中焦者,

可用本法治之。

5、内病外治:如百合洗方。

6、外病内治:如“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二)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观点

1、扶正与祛邪兼顾

(1)扶正为主,佐以祛邪;

(2)祛邪为主,佐以扶正;

2、顺应病机,因势利导

3、平调阴阳;

(三)抓住主要矛盾

1、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2、新旧同病,先治新病,后治旧病;

3、表里同病,急者先治,缓者后治;

4、表里同病,表里两解。

(四)透过现象看本质

1、“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同病异治:如呕吐下分多种证型多种证治;

(2)异病同治:如肾气丸在《金匮》中共治五病;

2、“正治”与“反治”

(1)正治: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观察、试探法

(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辨证求本,随证用药

仲景在分析具体病证,遣方用药时,总不离乎疾病的本质。

在辨证求“本”的前提下,当“标”证发生变化时而随证用药

2、紧扣病机,灵活加减:

加减用药无不以紧抠病机为原则,同时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治疗观点。

五、方剂学之鼻祖

(一)方剂配伍中的阴阳对立统一观

1、入阳入阴,升散潜降之药相伍;

2、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之药相伍;

3、阴药与阳药相伍,刚药与柔药互济;

4、通彻上下、表里、内外之药相伍;

5、动药与静药配伍,相得益彰;

6、利用药物的相反相成配伍;

7、配伍善用“反佐”法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