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5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

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规范

1.1设计依据

1)业主的设计委托书

2)工程范围内的地形图(1:500)

3)《重庆市涪陵区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

4)可研、方案及初设阶段专家审查意见;

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6)《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2年版)》

7)《涪陵区青龙山片区雨污混流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大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9月)

8)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

1.2主要规范及规程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5)《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07-2022)

(6)《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

(7)《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8)《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

(9)《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1)《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

(1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

(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15)《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规划局2018.03.01)

(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7)《重庆市建设工程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

(18)《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要点》(2019年版)

(19)《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技术手册》(2021年版)

(20)《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

1.3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本工程设计无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

2、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青龙山片区雨污混流改造工程

建设地点:重庆市涪陵区

建设范围:项目为涪陵区青龙山片区雨污混流改造工程,主要为水务局办公楼至鹅颈关段雨水管改造。本次设计中排水系统改建雨水箱涵B*H=1.5m*1.5m共677米,雨水箱涵B*H=1.8m*1.8m共542米,雨水箱涵B*H=2.0m*2.0m共406米,d600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共63米,以及雨水口和支管连接、土石方开挖、回填、路面恢复等配套工程。

2.2自然环境条件

本项目地勘报告暂未完成,以项目附近地块地勘资料作为本项目自然环境条件参考:

2.2.1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涪陵主城区,市政道路发达,道路交通便捷。项目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坡角5°-25°,局部发育陡坎地貌。

场地无地表水体,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2.2.2水文气象

涪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干多雾的特点。据涪陵区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8.17℃,极端最低气温-1.5℃(1977年1月29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0.2mm,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最大年降雨量为1600mm,最小年降雨量为823mm,最大日降雨量为127.0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108mm。

2.2.3地质构造

项目区内多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局部陡崖见基岩出露,岩层产状为240°L8°,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Ll产状为110°L80°,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5~15m,间距1~4m;L2产状为350°270°,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2~6m,间距3~5m。层面裂隙和两组构造裂隙均未见泥化夹层分布,结构面较粗糙,属硬性结构面。

项目区内岩体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2.2.4地层岩性

据地面调查与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J2s)砂质泥岩、砂岩组成,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素填土(Q4ml),主要由粉质粘土和泥岩及砂岩碎块石等物质组成,粉质粘土含量约50%~70%,碎块石含量约30%~50%,次棱角状,粒径5~40cm,最大块径可达70cm,填土呈松散~稍密状,稍湿,不均匀,为平场机械抛填而成。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