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专题2治理雾霾建设美丽中国命题点一资源、环境问题热点聚焦考点链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2013年11月1日,北京再度拉响空气污染蓝色预警信号,这已是一周内第三次重污染围城。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①。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①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什么?(1)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我国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3)党和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党和政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5)保护环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倡导环保理念,落实环保行动。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你应该怎么做?(1)总的来讲:提高自身的资源环境意识,养成自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消费;节约纸张、水电等资源,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不使用一次性物品,注重垃圾分类;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检举揭发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2)具体来讲:①节约资源方面:从我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随手关水龙头;照明使用节能灯等。②重复利用方面:课本重复使用;垃圾分类回收,再循环利用;用破旧衣服当抹布等。③环境保护方面: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不随手乱扔垃圾,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发现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利用节假日到街上清理垃圾和宣传环保的重要性。④节能减排小窍门:节约纸张,双面使用纸张;使用布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尽量乘坐公交车;一水多用;尽量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命题点二践行低碳,节能减排热点聚焦考点链接首个“全国低碳日”2013年6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低碳日”①,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了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意识,在低碳日掀起节能减碳活动高潮②。全国开展无车日活动2013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今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以“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一方面关注城市交通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目的是营造更加健康、幸福和美丽的城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通过选择出行方式来改善空气质量的强大力量②。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承担责任、落实环保行动2013年6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全国低碳日”。“全国低碳日”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减缓全球气温变暖。(3)有利于提高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4)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节能减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产生怎样的影响?(1)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2)对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影响: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使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面对“低碳”生活方式,你准备怎么做?(1)做“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积极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做节约的践行者:节约使用学习用品,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良好习惯。(3)做环保的践行者: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快餐盒,对废弃物分类处理,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例:①外出时及时关闭电源;②以步带车,多运动;③拒绝一次性用品,自备购物袋;③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命题点三实现永续发展热点聚焦考点链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摘要)“美丽中国与城市生态文明”论坛举行2013年8月17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