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三章 病毒.ppt

  1.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第三章病毒.ppt,大学资料

*非洲猪瘟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痘病毒科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淋巴囊肿病毒属DNA多瘤病毒科腺病毒科乳头瘤病毒科疱疹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圆环病毒科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一、脊椎动物病毒的主要类群和形态*副粘病毒科非毒粒蛋白弹状病毒属短暂热病毒属水泡性病毒属狂犬病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δ病毒属博尔纳病毒科逆转录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沙粒病毒科白蛉热病毒属内罗病毒属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水生动物呼肠孤病毒属轮状病毒属科罗拉多蜱传热症病毒属环状病毒属正呼肠孤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水生动物双RNA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动脉炎病毒科冠状病毒科黄病毒科星状病毒科小RNA病毒科披膜病毒科杯状病毒科β野田村病毒属野田村病毒科类戊型肝炎病毒属*二、动物病毒的生活周期复制周期(replicationcycle)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一)吸附(adsorption)*(二)侵入(penetration)①具有包膜的病毒与细胞质膜融合而侵入②具有包膜的病毒通过细胞的内吞(endocytosis)作用而侵入③裸露的病毒通过内吞侵入*侵入(penetration)和脱壳(uncoating)膜融合内吞*(三)生物合成(replication)病毒核酸的转录,寄主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停止,以及病毒核酸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病毒核酸转录成mRNA是关键的一步7条合成mRNA的途径dsDNAssDNAdsRNA(+)ssRNA(-)ssRNA具有DNA中间体的(+)ss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具有RNA中间体的dsDNA病毒*7条合成mRNA的途径(巴尔的摩分类法)*1.DNA病毒的复制周期dsDNA病毒的复制周期(腺病毒、单疱疹病毒、痘病毒)*dsDNA病毒复制示意图(1)病毒吸附到细胞表面;(2)病毒进入细胞,去包膜;(3)脱壳;(4)病毒DNA进入细胞核;(5)极早期基因转录,mRNA进入细胞质,翻译成极早期蛋白;(6)早期基因的转录和翻译;(7)病毒基因组复制(8)晚期基因转录、翻译成晚期蛋白;(9)装配子代病毒;(10)出核,同时披上包膜;(11)释放到胞外*有尾噬菌体: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尾丝吸附,通过尾部基板、刺突固着于细胞;尾鞘收缩,推出尾管,尾管的溶菌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尾管插入细胞壁和细胞膜,核酸通过中空的尾管注入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胞外;吸附刺突固着尾鞘收缩尾管穿入DNA注入*3.生物合成(synthesis)这个步骤主要指噬菌体DNA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表达存在着强烈的时序性病毒基因组进入胞内宿主细胞的代谢发生改变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和场所,使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和核酸。病毒复制所需要的病毒特异性酶蛋白的合成病毒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病毒mRNA的合成晚期蛋白

(结构蛋白、溶菌酶)早期蛋白(次早期mRNA聚合酶/更改蛋白)次早期蛋白

(DNA酶、DNA聚合酶、晚期mRNA聚合酶)*4.装配(assembly)新合成的病毒DNA与衣壳蛋白质组分组装成成熟的、有侵染力的病毒颗粒,称做病毒的装配,亦称成熟(maturation)或形态发生(morphogenesis)。*T4噬菌体的装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自我装配的过程*大多数噬菌体都是以裂解细胞方式释放5.释放(release)成熟的子代病毒颗粒然后依一定途径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释放标志病毒复制周期结束通过一些病毒编码的蛋白(酶)裂解宿主细胞(T4)溶菌酶-攻击细胞壁肽聚糖穿孔素-破坏细胞膜如果大量噬菌体在短时间内吸附于同一细胞上,并同时侵入,就会过早地引起细胞裂解,但并未产生新的病毒粒,这种现象称为自外裂解(lysisfromwithout)。*噬菌斑(plague):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相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其中每一个噬菌体先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以此为中心,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负菌落”斑,称为噬菌斑。(四)噬菌体效价测定鉴定纯种分离计数*效价(titer):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plaque-formingunit,pfu)或感染中心数(infectiv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胖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