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间管理—稻田灌溉(水稻栽培课件).pptx

水稻田间管理—稻田灌溉(水稻栽培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水稻一生中,返青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对水分的反应较敏感,而幼苗期、分蘖期和结实期对水分反应较迟钝。

因此,水稻各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首先应保证重点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其次根据水稻生育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合理灌溉。;插秧前的水层管理,包括泡垡和耙地。一般5月初开始泡垡,时间为1周左右,时间不宜拖后,泡垡时间过晚,杂草没有萌发机会,达不到耙地封闭除草的目的。泡垡时水层以2/3的垡片浸没在水中,1/3的垡片可见上部为适宜。泡垡要稳水灌溉,提高水温和地温,促进杂草早发,水分不足时要补水。;稻田水层的深浅与插秧质量、插秧后的返青快慢有密切关系。

寒地水稻插秧时要做到花达水,插后要灌3~4厘米水层。插秧时地面无水或水层过深,都不利于提高插秧质量。

返青期的水层,在正常年份内3~4厘米深,低温冷年为5厘米深,如在返青期遇上寒潮,水层可加深到6~7厘米,提高温度,以水护苗。低温过后要立即放水,正常管理。;在寒地稻区,水层的温度对分蘖发育的影响大于气温,水稻分蘖早生快发,除秧苗素质外,主要取决于水温。因此,促使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根系发达,稻株健壮,以浅水灌溉有利。因为浅灌可以提高水温,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养分,并使稻株基部光照充足,能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分蘖后期,为了抑制无效分蘖,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深灌10~12厘米水层,降低水温和地温,削弱稻株基部光照强度,抑制后期无效分蘖。但应注意深灌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7天左右为宜,否则根系发育不良,稻株生长软弱,引起后期倒伏,也可发生病害。

二是排水晒田,控制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抑制后期分蘖的发生,此种措施具有较多的优点,特别是在多肥高产栽培的低湿田,其增产效果较大。;水稻幼穗发育期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时期生产1克干物质需要395~635克水,为满足水稻生育中期的需水需要,把水层灌为6~7厘米比较适宜,并要求活水灌溉。

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出现低温时(平均气温低于18℃,最低气温为13℃???,应将水层加深到15~20厘米。这时大部分颖花处于地上8~14厘米高度,使幼穗淹没在水层之中,可免遭低温冷害,低温过后立即正常灌水。在抽穗前3~5天,进行间歇性灌水,因为较长时间的深水灌溉,土壤中氧气不足,毒气增多,影响根系的生理机能。;抽穗开花期也是水稻水分反应敏感时期,如水分不足,会造成抽穗不全,受精不好,秕粒增加。因此,抽穗后土壤保持饱和水状态,但淹水会使土壤氧气供应不足,降低根系活力,导致叶片早衰。因此,抽穗后20~25天采取间断灌水方法,使土壤保持饱和水状态。

此后根据成熟情况确定停灌水时间,一般蜡熟后期停灌(大致抽穗后30~35天),黄熟初期排干。漏水较高的稻田适当延长灌水时间,要防止土壤过早缺水,以免由于叶鞘含水量的降低从而引起倒伏或由于绿叶面积的过早减少,而增加垩白米,降低稻米质量。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