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反思材料

教学反思材料

篇一:教学反思材料

大家普遍认为,写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为什么大家找不着值得动笔的心路历程呢?我想围绕“写教学反思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把自己写教学反思的体会跟大家说说。

一、从重组教材中来

能随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受传统观念、权威教条的束缚,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对教材内容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所必备的素养之一。当我们实施这些重组教学内容时,会发现有太多的对比性理性熟悉和疑惑,这些便是写教学反思最好的活材料。如,“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我先出示一道扩充题:涂满颜色的一个圆片,用什么数表示?目的是准备让同学了解自然数1与例1、例2中各分数的关系,为了解分数分类标准埋下伏笔,实现知识贯穿,展现一块新天地,然后同时出示例1、2中各个图形,要求同学用分数表示,并给这些分数分类。同学在不同的自由分类基础上,结合自学课本中介绍的分类,掌握了有关概念的本质及其特征,教后我在备课笔记上及时记录:“极其简单的一道扩充题,促使这堂课活起来,结果同学学得轻松、快活。课尾还有一位同学假设有所思地问:‘我们刚刚的扩充题用1表示,那么1是什么呢?’话音未落,同学抢着回答:‘1是整数;1的约数是1;1既不是约数也不是合数;1既不是真分数,也不是假分数;直线上1刻度左边有小于它的真分数,右边有大于它的假分数,1等于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假分数。’〞没想到,扩充用的1,让同学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同学的质疑能力。这堂课教法新颖、独到。

二、从落实课标基本理念中来

新课标倡导许多基本理念,落实新理念必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体会、施行、反思与提升。如果我们还在过去习惯的轨道上奔跑,就难于实施新课程要求,即使每节课所倡导的反思,不必需要很长的文字,不必需要新鲜名词术语,也会令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和负担感。其实,理智地利用学校公共资源施行新课程,服务自身的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演绎教育的人生,很划算,一点也不累,教学反思的材料便会滚滚而来。如,“圆的熟悉〞教学,如何展开同学有效的动手施行呢?我先带同学到操场上玩往篓子投石子游戏,同学队形由直线形到近似长方形最后演变成圆形,引出课题后,问同学:“怎样才能把大家最后站成的圆形准确地画在地面上?〞然后,在地面上分别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最后同学通过步测、度量、绳子对折等方法,发现了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再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和激励的算法多样化教学要求,它是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也是施行的一个难点或疑惑点。平常,我在人教版六年制小学第八册“小数的加法〞教学后,备课笔记里录入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得出的各种解决方法,再补上自己的一段思索:“上例中的各种方法,都是化成相同单位,然后再加起来,此时,引导同学将各种算法上升到同位相加已水到渠成。及时优化为明天学习相同数位相减埋下伏笔。〞又在“分数工程问题〞教学反思中写到:“教师当节课不优化以下几种解答:①1÷〔1/10+1/15〕;②30÷〔30÷10+30÷15〕;等等,并且有意帮助中下等生把书中习题的工作总量假设为一个具体数量来解答。等到期末总复习时再优化。采纳了延时优化策略。〞由此又推出无必需优化策略。

三、从开放课堂中来

当前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关于课堂的过度控制。开放的课堂是同学心灵上有安全感的课堂,同时同学还高度地参加了教学过程,反思与总结了学习过程,适量监控自我熟悉活动,而教师也不囿于课前制定好的教学流程,关注同学眼前的生活,关注同学的境况、学习的必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同学的已有经验和背景。这样的课堂上,同学自主权和主动性得到尊重,同学的观点、创意和合理要求,将层出不穷,如果获得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反思就不愁话题内容了。如,“分数的意义〞教学,教材分二个层次推动。第一层将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第二层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假设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后一层是新知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有两幅插图,第一幅4个苹果被平均分成4份;第二幅有6只熊猫玩具,被平均分成了3份。课后,我写下如下教学反思:“教学时我相应地诱导同学从横向出发思索,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用其他一些物体替换熊猫玩具行吗?结果,引出了同学们的许多出色行为和观点,有的同学上讲台用6个苹果、6块饼演说,有的用60个同学、900本书讲解。熟悉到:物体个数不变,平均分的份数可以变;物体个数变了,平均分的份数可以不变;物体个数在变,平均分的份数也可以变。此时,顺着思路有的同学问:‘老师,能用7个苹果来平均分成3份吗?’受思维定势影

文档评论(0)

方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