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激光通讯.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ddyoursloganhere;;1;;蓝绿激光;;Parttwo;;;Partthree;;;;自美国海军从1977年提出卫星—潜艇通信的可行性研究后,激光对潜通信迅速成为美国的战略性研究计划。从1980年开始,美国以几乎两年一次的频率开展过多次海上大型蓝绿激光对潜通信试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蓝绿激光水下通信的所有关键性试验。此时,处在两极格局尖锐博弈另一端的苏联也不甘落后,从1983年底就在黑海舰队进行了利用空间轨道反射镜实现岸对潜水下蓝绿激光的通信试验。此后,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跟进研究。

经过10多年不间断的蓝绿激光通信试验,美军目前已形成较为明朗的卫星—潜艇激光通信发展方向。尤其是体积小、重量轻、高功率、长寿命的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研制成功,使得在卫星上装上蓝绿激光器成为可能。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以地球同步卫星为平台,开展双工卫星—潜艇蓝绿激光通信系统的研制。美军还针对对潜通信现状,在由波音飞机改造而来的E-6“水星”对潜通信飞机上加装了机载蓝绿激光通信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数据通信效果。长期以来,制约潜艇成为海战主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法依托电磁波在水下对外有效通信。未来,随着以蓝绿激光通信为代表的水下通信技术发展成熟,“以潜制海”的时代或许即将来临。;;除对潜通信外,蓝绿激光在海军装备应用中还大有可为。世界军事强国相继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蓝绿激光探雷、测深、水下传感、海基光控武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技术突破。1967年,美国就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蓝绿激光测深装置,该型水下探测装置可用于探测和搜索海底沉船、测绘海图等。美国海军曾将蓝绿激光系统作为发展探雷设备的首项发展项目,海湾战争时期美军利用激光探雷器寻找水雷,效率比声呐方式高出数十倍。此外,水下传感器是潜艇、水下机器人的“耳目”,对及时发现和识别水下威胁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蓝绿激光水下传感装置,可获得比其他水下传感器更高的识别精度和定位能力,甚至可实现潜艇对水下目标的跟踪和直接攻击。;Partfour;;;Partfive;蓝绿激光应用于浅水近距离通信存在固有难点:

①散射影响。水中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会对光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对于浑浊的浅水近距离传输,水下粒子造成的散射比空气中要强三个数量级,透过率明显降低。

②光信号在水中的吸收效应严重。包括水媒质的吸收、溶解物的吸收及悬浮物的吸收等。

③背景辐射的干扰。在接收信号的同时,来自水面外的强烈自然光,以及水下生物的辐射光也会对接收信噪比形成干扰。

④高精度瞄准与实时跟踪困难。浅水区域活动繁多,移动的收发通信单元,在水下保持实时对准十分困难。并且由于激光只能进行视距通信,两个通信点间随机的遮挡都会影响通信性能。

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固有的传输特性,激光通信应用于浅水领域近距离高速通信时受到局限。;激光波束窄,一般传输路径都是直线,潜艇在离陆地较远的区域作战时,必须依靠大型飞机和卫星平台向特定水域发射通信激光。一旦这些平台遭到摧毁,潜艇将有可能再次变成“睁眼瞎”。因而,目前对潜通信采取的技术手段依旧是首先利用长波电台粗略对潜艇进行定位,之后再使用激光通信手段;Partsix;;Addyoursloganhere

文档评论(0)

duantoufa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