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乳糖酸红霉素的给药途径和吸收动力学
乳糖酸红霉素给药途径
乳糖酸红霉素吸收动力学
口服吸收特点
静脉注射吸收特点
肌内注射吸收特点
乳糖酸红霉素分布特点
乳糖酸红霉素代谢方式
乳糖酸红霉素排泄途径ContentsPage目录页
乳糖酸红霉素给药途径乳糖酸红霉素的给药途径和吸收动力学
乳糖酸红霉素给药途径口服给药1.口服给药是乳糖酸红霉素最常见的给药途径,适用于轻中度感染。2.口服乳糖酸红霉素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3.口服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速度较慢,峰浓度出现在给药后1-2小时。静脉给药1.静脉给药适用于重症感染或口服给药无效的患者。2.静脉输注乳糖酸红霉素的剂量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肾功能调整。3.静脉输注乳糖酸红霉素的速度应缓慢,以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
乳糖酸红霉素给药途径肌内注射给药1.肌内注射给药适用于轻中度感染,也适用于口服给药无效的患者。2.肌内注射乳糖酸红霉素的剂量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肾功能调整。3.肌内注射乳糖酸红霉素应深部注射,以减少疼痛和局部刺激。皮肤给药1.皮肤给药适用于局部感染,也适用于全身感染的辅助治疗。2.皮肤给药的剂型包括乳膏、软膏、霜剂和洗剂。3.皮肤给药时应注意避免使用于破损的皮肤。
乳糖酸红霉素给药途径妇科给药1.妇科给药适用于阴道感染,也适用于全身感染的辅助治疗。2.妇科给药的剂型包括阴道片、阴道栓和阴道霜剂。3.妇科给药时应注意避免使用于月经期间。眼科给药1.眼科给药适用于眼部感染,也适用于全身感染的辅助治疗。2.眼科给药的剂型包括眼药水、眼膏和眼药膏。3.眼科给药时应注意避免使用于患有青光眼的患者。
乳糖酸红霉素吸收动力学乳糖酸红霉素的给药途径和吸收动力学
乳糖酸红霉素吸收动力学-乳糖酸红霉素口服后迅速吸收,1-2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到峰值。-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程度受胃肠道运动性和胃内容物的影响。-在空腹状态下服用乳糖酸红霉素,吸收速度更快,程度更高。-进餐后服用乳糖酸红霉素,吸收速度较慢,程度较低。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部位-乳糖酸红霉素主要在小肠吸收,尤其是十二指肠。-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不受胆汁和胰液的影响。-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不受胃酸的影响,因此可以在餐前或餐后服用。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速度:
乳糖酸红霉素吸收动力学乳糖酸红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乳糖酸红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70%-80%。-乳糖酸红霉素与白蛋白结合,白蛋白浓度降低时,乳糖酸红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浆游离浓度升高。-乳糖酸红霉素与酸性α1-糖蛋白结合,酸性α1-糖蛋白浓度降低时,乳糖酸红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浆游离浓度升高。乳糖酸红霉素的分布-乳糖酸红霉素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乳糖酸红霉素在肝、肺、肾、脾等组织中浓度较高。-乳糖酸红霉素在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中的浓度较低。-乳糖酸红霉素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
乳糖酸红霉素吸收动力学乳糖酸红霉素的代谢-乳糖酸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乳糖酸红霉素在肝脏被氧化、还原、水解等方式代谢,生成多种代谢物。-乳糖酸红霉素的代谢物主要通过胆汁和尿液排泄。-乳糖酸红霉素的代谢受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乳糖酸红霉素的排泄-乳糖酸红霉素主要通过胆汁和尿液排泄。-乳糖酸红霉素的排泄速率受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肝功能不全时,乳糖酸红霉素的排泄速率降低,血浆浓度升高。
口服吸收特点乳糖酸红霉素的给药途径和吸收动力学
口服吸收特点口服吸收特点:1.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乳糖酸红霉素在口服后0.5-1.5小时内可达到血药峰浓度,生物利用度为60%~90%。2.食物对吸收的影响:食物可稍延迟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但对吸收程度影响不大。3.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但一般轻微且可耐受。酸碱度对吸收的影响:1.胃酸对吸收的影响:胃酸可破坏乳糖酸红霉素的酯键,影响其吸收。因此,乳糖酸红霉素应与食物同服或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碳酸钙等)同时服用。2.碱性药物对吸收的影响:碱性药物可中和胃酸,提高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因此,不应将乳糖酸红霉素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等)同时服用。
口服吸收特点药物相互作用对吸收的影响:1.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乳糖酸红霉素可增加一些抗菌药物(如利福平、环丙沙星等)的吸收,同时这些药物也可能影响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2.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乳糖酸红霉素可与其他药物(如华法林、西咪替丁等)发生相互作用,影响其吸收或代谢。吸收动力学:1.吸收部位:乳糖酸红霉素在胃肠道中吸收,主要在小肠吸收。2.吸收速率:乳糖酸红霉素的吸收速率因制剂不同而异,口服普通片剂的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