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docVIP

曹操献刀详细教案2.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焦作一中,崔新老师编写了《曹操献刀》这篇教案课程主要目标包括理解情节,欣赏细节,探究小说的主题,并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实践去深入体验曹操的性格特点和人性弱点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故事情节通过梳理剧本内容,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曹操如何通过献刀的方式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果断这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曹操的个性2观赏细节在这篇教案中,教师采用了朗读法探索法以及讨论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能够通过细致的阅读和反复的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性的表演3

PAGE

PAGE4

《曹操献刀》教案

焦作一中崔新

教学目标

1.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

教学重难点

发掘曹操英雄中“奸”的本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三国时期,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出现了一批赫赫有名的铁血英雄,传扬了一种轰轰烈烈的生命理想,可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就是历史啊!然而,那些人,那些事,又在文学的世界里丰满、鲜活起来。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将通过《曹操献刀》来重温那些鲜活的生命。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并将学习目标标注在课本上)

1.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赏细节,探究小说主题。

三、检查预习

1.《曹操献刀》中有名有姓有台词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王允

吕伯奢曹操董卓

陈宫

2.用一个词概括曹操的形象。(学生会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定位:褒或贬。)

四、分析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形象

由学生预习作业对曹操的评价入手,先来分析曹操的“奸”。

(一)在《曹操献刀》中,最能表现曹操奸诈狠毒的是哪一件事?罗贯中是怎么表

现曹操的奸诈狠毒的?

学生研读第4段。

明确:亡命途中,草木皆兵,误杀好人,尚可理解;知错再错,诱杀伯奢,穷凶极恶,不可原谅;面对指责,竟道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刺裸裸的无耻!

比较探究: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孙盛《杂记》

孙盛《杂记》中的内容和文本中的内容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品读“凄怆”、“宁”、“毋”,最后尝试理解翻译)

明确:凄怆——曹操已知铸成大错,愧疚难当,悲怆恸哭。

如果你写这个片段,你会选择哪一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自圆其说即可。)

(二)探究曹操英雄的一面

杀伯奢,我们看到了曹操的冷血和残忍,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就只是一个负面的形象吗?

学生研读第一段。

赏析:

1.一人抚掌大笑曰:“诸位公卿,夜哭到明……还能哭死董卓否?”

明确:推敲“抚掌”的含义。群臣哭作一团,一片混乱,此时慢慢、大声地拍手,有提醒的意思,引人注目,卓尔不群;“慢”中含有嘲讽的意味。

品读语言,读出性格来——信心十足,卓尔不群的曹操。

2.“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豪气干云,壮怀激烈的曹操。

3.“虽死不恨”——正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曹操。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言,在节选部分我们分明看到了曹操英雄的一面。再来看看诗歌中的曹操(出示曹操的诗歌)。

从曹操的诗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

(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明确:曹操的出场,充满了英雄的色彩:董贼废旧立新,大厦将倾,群臣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小小的骁骑校尉,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英雄总是在这样在危难之际闪亮登场的,烛之武是,荆轲是,曹操也是!

(三)探究作品中曹操的本心

可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为什么就没能杀死董卓呢?

提示:可以从行刺过程和行刺结果来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研读第2段。

行刺过程的分析:

明确:刺客的追求只有一个——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曹操不是,所以输了。与前面的出场相比,英雄气有余,英雄胆不足!

这可以说是没有杀死董卓的原因之一——提前安排退路。

行刺结果的分析:

行刺成功——死;行刺败露——死;献刀脱逃——生。

明确:前两种假设都指向了一种结果——死亡,曹操可舍不得死。初读文本,我们也许会为曹操在命悬一刻的情况下还能顺利脱身而感到钦佩,深入研读,我们不仅怀疑,这种以背叛誓言为代价的灵活机智还值得赞扬吗?这种失去立场的随机应变你还会崇敬吗?

通过曹操献刀这件事,我们不否认,曹操是聪明的,但绝不智慧!曹操是有英雄气质的,但却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这种小聪明的核心是利己,它的实质就是奸。至此,曹操奸雄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四)历史中的曹操与文学中的曹操

明确:历史追求的是真实,文学追求的是艺术,是艺术就离不开虚构。罗贯中本身就有拥刘反曹的倾向,所以他在塑造曹操之初就把他钉在奸的十字架上。我们赏读的是小说中的曹操,是艺术形象,也是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用现实去衡量他,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式解读,要透过细微之处,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奸雄也好,英雄也好,文学本无标准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

(五)学习小结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不仅得益于惊险的情节和离奇的故事,更在于细节的鲜活和生动,欣赏文学作品,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曹操英雄背后的奸诈,让我们领会罗贯中的创作意图,让我们理解作品的主题。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运用个性化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丰富细腻、含意深刻,小中见大,细中见深。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施工员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6月09日上传了施工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