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pdfVIP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双相障碍的概念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

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病症。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顶峰期还可出现

幻觉、妄想或紧性病症等精神病性病症。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

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病症往往持续相当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

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曰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本指南的诊断分类以中国CCMD-3为主。但在CCMD-3中将躁狂症(反复发作的轻躁狂

或躁狂症)作为心境障碍中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但在心境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

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约1%),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

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因此,ICD-l0及DSM-Ⅳ分类系统

已将之列入双相障碍。此外,CCMD-3与ICD-10将环性心境障碍与双相障碍分列,置于持

续性心境障碍中,但除病症较轻及病期较长外,它与双相障碍无本质区别,在DSM-Ⅳ中已

将其列入双相障碍中。由于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系列未设躁狂症及环性心境障碍分册,为

读者使用方便,本指南将此二疾病单元也列入双相障碍中一并讨论。但不包括分裂情感性精

神病病程中的双相表现。

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

因而,长期以来,本病一直受到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2.1双相障碍的流行概况

1898年,克雷丕林(Kraepelin)首先提出躁狂与抑郁同属一个精神疾病单元,认为躁狂与抑郁

交替发作是其主要特征,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躁郁症)。这是最早的双相概念。1957

.z.

-

年,Leorlhard根据长期随访研究资料,将躁狂抑郁症分为单相及双相两个亚组,认为它们

可能具有异源性。后来,这一观点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并被反复引用。但20世纪80年

代以前,北美精神病学界受Bleuler学术观点的影响,将许多具有精神病性病症的双相障碍

患者大多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至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DSM-Ⅲ将双相障碍病程中

伴有短期精神病性病症的躁狂或抑郁发作与精神分裂症进展了疾病实质性的区分,对双相障

碍的正确认别有利于发现其客观的患病率。

诊断概念的变迁、沿用标准的宽严等都曾影响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此外,随

着抑郁障碍患病率的不断增高以及抗抑郁剂的问世及应用,双相障碍的流行情况也在不断变

化。因为抗抑郁剂可促发转躁,不少抑郁障碍患者最后转为双相障碍。Altshuler等(1995)调

查发现,35%抑郁症患者承受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转发躁狂或轻躁狂而成为双相障碍,由此

增加了双相障碍的患病率。

2.1.1国外双相障碍流行状况

西方兴旺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3.0%~

3.4%,90年代则上升到5.5%~7.8%(Angst,1999)。Goodwin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

率为1%,双相I型与Ⅱ型合并为3%,假设再加上环性心境障碍则超过4%。双相障碍发病

年龄顶峰在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

作。男女性别间患病率相近。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

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有资料显示,本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较一般人群增加20%,约40%的患者同时合并有物质依赖。可见,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们心身安康的精神障碍。

2.1.2中国双相障碍流行情况

目前,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从现有资料看来,我国不同

.z.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97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