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24年版)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pdfVIP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24年版)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依据课程标准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应体现历史与社会课程的

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

终身发展;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联,有机地把三者结

合起来。

(一)尊重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本课程的教学,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当前

的心理需要和价值取向。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心

理需求和兴趣,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二)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统筹教学目标的设置

本课程的教学,要考虑与思想品德课的联系与分工,力求相互依托、形成互补,凸显历史、地理学科的特有价值和

使命。例如,讲述有关规则、制度问题时,侧重点不在其具体内容,而在于说明规则、制度的形成是现实的需要、

历史的产物,它们的废立和沿革都折射着历史的变化。又如,讲述当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宜侧

重经济社会状况的历史成因和现实表现,而不宜过多地进行政策、国策方面的解读。

此外,还应关照自然地理在科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中要规划地统筹相关内容。

(三)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有关内容相互联系的节点,凸显综合的意义。

在以历史线索为主导的总体框架中,采取相对集中与反复呈现的方式提供地理知识。例如,讲古代中外交往,可对

照当今世界地图;讲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历史,可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对照今日中国的版图;从而使学生在历

史学习中识记相关区域的范围和位置。又如,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古代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分布、近代工业城

市的形成,都是地理条件影响文明多样性的讲点。

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舞台上,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呈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例如,可结合海上丝绸之路与马可·波

罗来华、“东学西渐”等,引导学生认识相关事件发生的缘由,并了解这种交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把历史现象的记叙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讲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可联系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的表现,组织学

生访谈,了解本地节假日活动、民众信仰、人生仪礼,以及民间歌谣、故事和谚语,从中品味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

的影响。

关注同一历史时期特别是近代以来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绘制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可联系当时欧洲商品经

济的发展;对照此前世界贸易的路线,可说明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背景。又如,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应联系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的狂潮,呈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在工业文明冲击

下发生巨变。

从多个视角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解读。例如,讲“巴以冲突与动荡的中东”,可联系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

源、领土纠纷、宗教信仰、文化传统、民族矛盾等,从历史渊源于现实利益两方面观察、评析。

(四)实行开放教学,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展示开放性特点,尽可能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大的拓展空间。

在加强教师引导的同时,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收集并运用相关信息,

自己得出结论,并有机会阐释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要鼓励学生依据材料,合理想象,多角度、多层面思维,

大胆提出自己的创见。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

现实社会中体验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参与

社会的实践能力。

(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倡导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不应固执于某种形式,而应交替运用。只要创设多种情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

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各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就能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

在教学中,在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及自身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讨论、图示、演示、

自学辅导、角色扮演、练习,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等方法。只有创造出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加强学法

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除了要充分运用多种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