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织蛾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DB44T 2468-2024.pdf

油茶织蛾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DB44T 2468-2024.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

CCSB6

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2468—2024

油茶织蛾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monitoringandcontrollingofCasmarapatrona

2024-03-07发布2024-06-07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监测调查1

5防治措施2

6防治效果3

附录A(资料性)油茶织蛾生物学特性及天敌4

附录B(规范性)油茶织蛾调查表6

参考文献7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丹阳、肖丽娜、崔高峰、高成龙、张心结、官莉莉、陈刘生、扈丽丽、黄华

毅、黄咏槐。

油茶织蛾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油茶织蛾Casmarapatrona的监测调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油茶Camelliaoleifera和茶Camelliasinensis等山茶科植物种植地区油茶织蛾的

监测与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油茶织蛾Casmarapatrona

一种为害油茶枝干的钻蛀性害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织蛾科Oecophoridae,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

性参见附录A。

受害株率ratioofinfestedtrees

指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油茶织蛾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受害梢率ratioofinfestedleadingshoots

指单位面积上林木主梢遭受油茶织蛾危害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林木死亡株率ratioofdeadtrees

指单位面积上林木遭受油茶织蛾危害致死的株数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4监测调查

调查时间和次数

成虫危害期为4月~6月,每15d检查一次诱虫灯诱捕情况。幼虫、蛹危害期为7月~翌年4月,每个

季度调查1次。

发生程度及成灾标准

4.2.1发生程度

参照LY/T1681,根据油茶织蛾的危害程度,将发生等级划分为3级,见附录B的表B.1。

4.2.2成灾标准

对于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钻蛀性害虫,寄主植物受害株(梢)率20%以上或林木死亡株率10%以上划

分为成灾。

调查方法

4.3.1踏查

幼虫危害期,选择不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等有代表性的林地作为踏查路线,每隔500m选取有代

表性的寄主树种进行观察,观察是否有枝梢萎蔫发红等异常现象,将已枯萎颜色发红的枝条剪下,检查

枝条内是否有越冬幼虫。成虫危害期,挂设诱虫灯,观察是否诱捕到成虫。观察内容填写于附录B的表

B.2。

4.3.2危害程度调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