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脏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专家共识解读.ppt

心脏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专家共识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主神经症状心血管系统:心悸、心慌胸痛或胸闷呼吸系统:呼吸困难窒息感皮肤:出汗忽冷忽热,皮肤潮红或苍白发冷自主神经症状消化系统:恶心或腹部不适、排尿/便次数增多类神经系统(过度换气):头晕、感到站立不稳或昏倒;震颤或发抖;手脚麻木或针刺感继发回避行为害怕再次发作,不敢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的场合预期性焦虑惊恐发作的诊断突然发作,症状迅速达到高峰(≤10分钟),持续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强烈的恐惧、濒死体验,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过度换气发作可自然缓解,发作间期精神活动正常量表评估不确切每月发作3次以上称为惊恐障碍每月发作3次以下称为惊恐发作病因病理遗传易感性多种神经递质及受体功能异常有关多巴胺能系统活性下降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活性增加5-HT能系统活性下降苯二氮卓类受体数量减少下丘脑功能异常可继发于精神因素和应激事件,有时无明确诱因应对策略掌握惊恐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冠心病,高血压,颈性眩晕)综合治疗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既往治疗反应、耐受性等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长期维持治疗:很少自然缓解,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疾病急性期治疗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一般持续12周,控制症状维持期治疗一般1年左右,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考虑逐渐减药,减药使用双心临床思维模式,改善治疗效果详细询问病史做相关心血管病检查进行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或PHQ9/GAD7或HAD量表评估已确诊心血管病的患者,首先调整心血管病药物治疗,控制心绞痛、心衰如果精神症状存在已较长时间(1个月以上)或症状明显造成生活紊乱,在心理支持和征得患者认同情况下,及时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可以量表评分,根据量表分值变化观察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加药或换药心血管科医生能做到的事情对无法解释的心血管病患者症状的筛查过硬的专业知识使用情绪筛查量表或专业问诊治疗精神心理应激导致的胸闷不适症状轻度缓解压力健康教育改善睡眠帮助提高社会支持等中度:转诊双心医生重度:转诊精神科医生*然而,就诊于心内科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却很难被诊断出来,主要是心血管疾病与抑郁焦虑存在共有症状。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有:晕厥、血压高、心动过速,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而在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除了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过度担心、悲观厌世等症状外,还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也是焦虑/抑郁障碍常见的症状。**如何为心血管科患者制定心理处方

—心脏科就诊患者心理处方专家共识解读共识制定过程专业学术机构组织实施2012年开始筹备,历时1年专家团队倾力写作丁荣晶、耿庆山、郭兰、刘遂心、毛家亮、胜利、杨菊贤反复讨论修改共识目录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现状如何识别精神心理问题心血管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临床处理支持性心理帮助药物治疗放松训练与生物反馈技术特殊疾病的处理:谵妄、惊恐发作分工、转诊以及与精神科合作心内科医生门诊处理心理问题患者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可以采用的流程双心培训模式躯体与神经密不可分

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晕厥血压高心动过速胸闷、胸痛气急、气短呼吸困难、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过度担心悲观厌世焦虑/抑郁障碍相关症状我国心血管科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2005年北京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调查显示,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2004年Wang等发现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状达46.6%重症抑郁为13.4%焦虑症状达54%共病达38%心内科门诊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刘梅颜,胡大一.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精神应激是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异常 ---腹型肥胖---吸烟 ---缺乏运动---糖尿病 ---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血压 ---精神应激 坚持少量饮酒(保护因素)InterheartStudy心血管医生关注精神心理问题的6个理由精神心理应激产生不良行为习惯,治疗依从性差表现为心脏病症状心血管病患病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影响生存质量心血管疾病本身特点多数不符合焦虑症、抑郁症诊断3/4胸痛心悸,84%漏诊16%-50%之间制定共识的目的

促进临床研究和处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精神、社会因素及行为问题的医学对心血管疾病来自精神心理因素的干扰或表现为类似心脏病症状的精神心理问题,进行必要、恰当的识别和干预关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精神障碍的识别生理-心理-社会问诊模式=双心医学模

文档评论(0)

151****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