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选择题专题练习.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题练习

1.“春蚕到死丝方尽,这里“丝”的主要成分是()

A.晴纶丝B.蛋白质C.尼龙丝D.棉线

2.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错误的是()

A.用盐酸区分食盐水和纯碱溶液

B.用加热法区分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C.用燃烧法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D.用吸水性和透气性区分涤纶和锦纶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机盐和水也属于食物的营素

B.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C.集中焚烧废弃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好方法

D.大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4.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塑料、纤维、橡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热固性塑料可用作炒菜锅的手柄

C.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

D.合成橡胶可用于生产汽车轮胎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

B.油脂包括植物油和动物的脂肪

C.微量元素均对人体有害

D.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由于蛋白质变质,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

6.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对一些不法分子制造的严重危害广大消费者健康与生命的假冒伪劣产品进行

了曝光.下列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工业石蜡等给西瓜子“美容”

B.用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熏蒸粉丝进行漂白

C.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酱油”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7.下列物质,都属于混合物的一组是()

A.加碘食盐、蒸馏水B.海水、雨水

C.氧气、食醋D.铜丝、甲烷

8.讨论能源和环问题时,有以下建议:①为解决能源问题,建议推广使用“乙醇汽油”②提倡使用“一

次性筷子”③禁止焚烧农作物秸杆④禁止使用塑料制品.你认为可以完全采纳的一组建议是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1/9

9.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式对应的俗名不正确的是()

A.CaCO、消石灰B.NaCO、纯碱C.Hg、水银D.CO、干冰

3232

1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分子是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均属于物理性质

D.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11.到银行存、取款时,填写的单据需长期存,书写时必须用()

A.铅笔B.圆珠笔C.红墨水笔D.碳素墨水笔

12.右图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

B.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没有中子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3.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B.甲烷燃烧——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C.压缩气体——分子间间隔小

D.花香十里-—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KMn0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

B.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再将导管放水槽中

D.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持水平

15.非法添加剂的使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吊白块被不法商家用来漂白农产品,对人体造成危害.吊

白块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化学式为NaHSO·CHO·2HO,在120℃以下分解产生甲醛(化学式为CHO),

222

文档评论(0)

176****7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