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思
教学内容:
《反比例的意义》是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一
单元《比例》中的内容。是在学过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让
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加
深对比例的理解。
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他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对相关联的量“”、成“
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变化规律”、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已
经有了认识,这为学习《反比例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
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设计《反比例
的意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克服
教材的局限性,限度地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
会。
教学目标:
1.
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
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
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
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板
书:反比例)
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
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
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
化会有怎样的规律?
生:(略)
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
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
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
1.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
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查看,并做适当指导。)
3.汇报研究结果
(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分析到表3
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
生1:剩下的路程随着已行路程的扩大而缩小,但积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总路程(一定)。
生3:我认为第一个同学的说法不准确,应该换成增加“”和
减小“”。
(最后通过对比大家达成共识:只有表2和表3的变化规律
有共性。)
师:表2和表3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师: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反比例关系。(完成板书。)
标签:六年级教案
师: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C表示它
们的积,你认为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关系式表示?[板书]
反思:教材中两个例题是典型的反比例关系,但问题过瘦“”
小”,思路过于狭窄,虽然学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
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增加表3,更利于学生发现长×宽=长方形
的面积(一定)这一关系式,有助于学生探究规律。同时还增加了
表1、表4,把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雷同(“和”一
定)的情况混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了甄别问题的机会。
4.做一做(略)
5.学习例6
师:刚才我们是参照表格中的具体数据来研究两个量是不是
成反比例关系,如果这两个量直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你还会判
断它们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吗?(投影出示例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略)
2.拓展应用。
师: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先自己举例,写在本子上,
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