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学生校园生活.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调查问卷结果展示1.经常出现喜怒无常,自我失控,缺乏自信等行为A.是20B.不是20C.一般402.在与父母交谈时会感觉到厌烦,想要走开A.是15B.不是30C.一般353.经常出现逃学、厌学等现象A.是16B.不是33C.一般314.遇到男女孩时有不太正常的思想或是行为A.是0B.不是50C.一般305.考试时心会发慌,有作弊的想法A.是20B.不是50C.一般106.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易退缩A.是35B.不是32C.一般137.有过严重的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A.是5B.不是75C.一般08.上课厌倦老师的话,注意力不集中有自我主张A.是55B.不是20C.一般59.出现学习成绩不稳,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现象A.是60B.不是10C.一般1010.在班级里人际关系A.不好10B.良好50C.很好20调研背景调研背景新华社曾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我市众多媒体也曾多次报道我市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偏差的行为。在中学阶段,我们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动荡时期。多元、开放、剧变的社会环境使他们的价值取向面临着剧烈的冲突,这导致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甚至有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自杀的道路,中学生的心理偏差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心理承受力低,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学习成绩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品质不良、学习困难;行为上出现: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等现象。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理论工作者、政府决策部门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因此,我们希望结合理论和实践领域的力量,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全方位地探讨青少年社会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揭示社会环境的变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患于未然。学校是中学生生活与成长及其自我展示的主要环境,校园生活是影响学生身体与心智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才能造就阳光、健康向上的中学生。理论背景

生物学家Brofenbrenner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用以解释社会、人等的现象。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学校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其中一个小系统。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互为因果,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必将带来整个系统的变化。学生处于家庭、同伴群体、亲友、学校、传媒等各种不同的系统之中,这些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换言之,在考察一个系统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时,也必需考虑到其他系统的影响。因此,影响中学生校园生活的心理状况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希望将这些变量引入进来,我们将涉及这些系统,审视学生与父母、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从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来探讨提升中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心理教育的有效对策。学生自我认知状况一般价值感、心理价值感、生理价值感和家庭价值感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检验发现不管是一般价值感、心理价值感还是生理价值感,初一学生都是最高的,之后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减,高二时达到最低点,到高三后又有所回升,但还是低于初中学生的水平;对于家庭价值感来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初三和高三都有较明显的回升,尤其是高三。清华班在自我价值感的各个层次上都要高于非清华班,尤其在总体、一般、心理、道德和家庭责任感五个指标上,达到显著水平。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年级发展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5.521***,P0.001),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总体上低于男生(除了初二),这种差距在初三这个年级特别大。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5.731***,P0.001)。进一步检验表明,高二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高一、高三学生显著低于初一、初二学生。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我们可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在自身生理发展和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有其比较一致的发展规律。关于自己的判断,他们似乎越来越谨慎、越来越保守,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初中生与高中生之间。因此我们看到,初一学生在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上的得分是比较高的,似乎他们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应付一切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长以及知识的丰富,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