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24-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24-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九中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出题人:苏怀颖审题人:杨惠兰

I卷选择题〔共60分〕

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反顾昨天,华夏民族历史一脉相承,多民族国家不断稳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

A.优越的地理环境B.稳定的小农经济?

C.强大的中央集权D.繁荣的传统文化

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表达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确实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根本政策,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4、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说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开展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5、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假设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当时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7、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D.商人介入手工业生产

8、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那么推新安,江北那么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那么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说明当时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9、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

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经济开展冲击传统观念

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

10、以下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开展的趋势是

A?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

B?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开展

C?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开展

D?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开展

11、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兴旺C.区域经济开展D.抑商政策改变

12、在十八世纪末年的中国,纹银一两兑换制钱七八百文,19世纪初年,为一千文上下,1821至1838年,由一千二三百文,以至一千六百余文,四十年间,银价上升一倍。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合理解释是

A.中国白银产量锐减B.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C.鸦片走私入口激增D.富有之家囤积白银

13、从?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是〔图例中农业税要加点区别。〕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农业税不断稳步增长

C.商品经济开展,农民生活提高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14、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

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

C.英国棉纺织业开展缓慢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5、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92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