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VIP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提高阅读诗歌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线索。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吟咏,把握诗歌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背诵课文,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语言、结构、形象、情感。

教学难点:

1.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手法。

2.对比阅读,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样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友情是人生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在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以诗会友,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彼此的情谊。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杜甫的世界,感受他在《客至》中所展现的待客之道和真挚情感。

二.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一生的四个时期:读书壮游(35岁之前)(712年-745年),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登临东岳泰山,写下了名篇《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困守长安(35-44岁)(746年-755年)到长安谋官未成,加之家庭突遭变故,生计日艰,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长安困守使杜甫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陷贼与为官(44-48岁)安史之乱,颠沛流亡,家小寄寓羌村,只身奔灵武,为叛军所虏,官微未被囚,逃到凤翔,任左拾遗。“麻鞋见天子””“涕泪受拾遗”后抗颜直谏,被贬。

漂泊西南(48-59岁)到达成都,友人相助,修建草堂。严武去世,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遂乘舟东下,欲出川归乡。开始了长期的漂泊生活,孤舟载着老病,客死湖湘。

三.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结庐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所作,杜甫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成都,靠友人严武的资助在浣花溪村建起草房,有了暂时避风立足的地方,这一段时光,算得上杜甫一生中最明媚的时光。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四.解题

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偏指一方,“我”。

“过”:即探望、相访。

相过:即探望、相访我。

“喜”:表明喜悦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

一年前,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另一位是旧相识,偶尔过访。诗人为这两位朋友都写了诗,前者以《客至》为题,后者以《宾至》为题。

五.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借助书下注释把握诗歌的大意。以第一人称“我”(杜甫)的口吻叙述诗歌内容: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草门也不曾为客开过,今天我打扫花径,敞开大门,只为迎接你的到来。我家因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又因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与我们一同畅饮。

六.深入探究

1、仿照示例,小组讨论,分别两个字概括每一联的内容?

盼客——迎客——待客——邀邻

2.首联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交代了时令、地点和环境,描绘了草堂的环境清幽,景色秀丽;春天到来春水遍地,溪面初平,鸥鸟飞来。描绘了一幅春日南国水乡秀丽的风光。

诗人借景抒情,表现了他在闲适的江村中的寂寞孤单,盼望客至,为接下来的喜客之情作了铺垫。

3.诗人为何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列子·皇帝》中记载,古时候有个人喜欢与海鸥玩耍,他每天早上到海边去,都会有数百计的海鸥来到身边一起嬉游;但有一天,父亲要求他捉海鸥回来观玩时,海鸥却只在天空中盘旋飞舞,再也不落下来了。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

这里暗用“海翁失鸥”的典故。不仅点出环境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