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热爱以及流露出的忧思与悲凉。

3.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本文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2.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本文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者对故都的秋天的热爱以及流露出的忧思与悲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堂

秋天有“春华秋实”的饱满收获,也有“秋高气爽”的晴朗宜人;有“自古逢秋”的悲戚寂寥,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激越向上。所谓“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片自然之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郁达夫笔下的秋天,是一幅幅与众不同的秋景图。如果要为郁达夫的作品《故都的秋》制作书签,你会选取怎样的画面和说明文字呢?

二、细读文本,以情驭景

1.大家阅读文章的3至11段,完成以下任务:

①绘制书签,并选取一个简短的名字,概括画面内容;

②找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句(选取了哪些景物);

③分析这些景物体现故都的秋怎样的特点。试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进行品味。

预设:

第一幅秋院—秋院晨景(清淡、清闲、宁静、落寞)

院落——悲凉。破,破屋、破壁腰,北方寻常之景,沧桑悲凉。

碧绿天色——清净。天色清净高爽,无纤尘之感;

阳光——清静。一丝一丝给温暖阳光平添几分冷落与萧条;

坐在院子里的人——清闲。捧着茶碗,静观云起云落,闲适惬意,清闲;

牵牛花、秋草——悲凉。白、蓝(清淡、素雅纯净)和紫黑是冷色调,忧郁悲凉

驯鸽——寂静。天地之间,或白色或灰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间,以动衬静

小结:相比著名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作者选取的是老百姓的家院,是北方的寻常之景、寻常之物、寻常之人,营造出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静舒朗的氛围。纯净淡雅的花映衬着高阔清净的蓝天,构成了秋的基调,体现闲适、惬意的心境,表达对故都秋天的热爱。

第二幅秋槐—秋槐落蕊(静,人生之秋)

落蕊——清静落寞。从视觉到触觉:秋风乍起,花蕊簌簌落下,落蕊满地踏过无声——静

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静。环境“静”,心境“静”

细节描写:扫过留下淡淡痕迹,是生命最后的痕迹,落叶知秋;是岁暮的信号,是人生的秋天。

人生短暂,坐看年华付流水——清闲,落寞

第三幅秋蝉—秋蝉残声(冷清、静,人生之秋)

蝉——悲凉。北方的平常之物。

以动衬静:夏日的蝉,到秋日已经式微,嘶叫是生命将逝的哀叹——微弱凄凉

第四幅秋雨—秋雨话凉(凉,天气凉、悲凉)

秋雨——凉、清闲。

对比:突出北方秋雨“奇、有味、像样”的特点。

忽来忽去;雨声,息列索落,一层秋雨一层凉。

有动(凉风、落雨、云逝)有静(灰沉沉的天、无声无息的落蕊)。

都市闲人——清闲、悲凉。

(学生表演)典型北方穿着,极具地方特色,寻常之人、寻常之景,闲适潇洒,长叹声音绵长浓郁,回荡、空寂。赋予自然景物以北平人的腔调,落寞与感伤。

秋雨常能触发人们的苍凉与无奈之情

第五幅秋果—秋日胜果(色淡、悲秋)

枣——悲凉。

融情于景:枣树是京城人家院落中极为普通的树种,秋果颜色淡雅,非浓重的红色,而是如淡绿微黄(苦涩)。

枣子由淡绿到微黄再到红色,西风随着而来——悲秋

小结:不同于《荷塘月色》里浓墨重彩的工笔描绘,作者用墨线勾描秋天的特征景物,不加渲染却鲜明生动。作者笔下的秋,蕴藉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也蕴藉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故都闲人充满京腔的互答声中。作者主观情感带有悲凉之感,所见之景也是冷清、寂静的,他赞美他们,抒发向往眷念的真情,流露淡淡的伤秋情怀。

三、联系现实,挖掘情感

1.融情于景是一种美妙而含蓄的表达,作者有没有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述自己的感情呢?试找出第12段中能体现作者对秋天饱含深情的句子,分析议论性文段的作用,探究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

预设:

“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得彻底。”

从“形”到“神”的深化。第12段的议论从国内、国外的诗人都特别容易为秋所触动,指出秋天作为一个由盛极转衰的季节,特别能引起人“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感秋处处有,而中国文人最为突出。秋在中文的语境里,已经不仅限于自然的秋天,而是引申为人生的秋天,落寞、寂寥。而中国北方的秋味,却是格外的独特,故事也格外的多,文章的意境也更深远,与历史、人生的境遇有了更深的联结。这一段议论,使整篇文章的情、景、理相互交融,舒朗不羁,挥洒自如。标题的“故都”也有此意——是人文和自然的融合。

2.北国之秋是无与伦比的,作者对秋的情感在字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