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专项】第07讲【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与翻译-六年级 部编版.docxVIP

【小升初语文专项】第07讲【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与翻译-六年级 部编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古文:文言文阅读之句式

文言文字词

一、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例:“雨雪霏霏”“天雨墙坏”。雨:____________。

例“驴不胜怒,蹄之”。蹄: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动词。

例:“天下苦秦久矣”。苦:____________。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____________。

3.名词作状语。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高兴。《论语·学而》

2路转溪桥忽见。“见”通“现”,意思是:显现,出现。《西江月》

3.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意思是:喂养。《马说》

三、一词多义

(一)举

1.____________: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____________: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3.____________:举世无双。

4.____________:举一反三。

5.____________: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道

1.____________: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____________: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3.____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四、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

江河:古,专指____________;今,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例: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滕文公》)

2.词义缩小

臭:古,____________;今,只指难闻的气味。

例: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3.词义转移

闻:古,________,是听觉;今,一般指“嗅觉”。

例:我闻其声,不见其身。(《诗经》)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爪牙:古,原指________________;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例: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fān)垣(yuán)。(《与凤翔邢尚书书》)

5.其他常见古今异义词

举例“或”:古,有的。今,或者。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思考:这些诗文在翻译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1.屠惧,投以骨。(《狼》)

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4.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比较简单的一种句式,通常都有固定而明显的格式,我们在翻译中要注意把“……是……”翻译出来。

1.句式一:“……,……也。”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式二:“……者,……也”。这是最常见的格式。

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式三:“……,……者也”。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式四:“……者,……”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省略句

1.省略主语:有的句子中没有主语,有可能它的主语和前边句子的主语一样,有可能和后边句子主语一样,或者在谈话过程中为了显得不那么啰嗦就给省略了,这样的句子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把它省略的主语找出来。

例:损其家口,充狙之欲。(《朝三暮四》)——(狙公)节省家人的口粮,满足猕猴的食欲。

例:(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有时候一句话里有相同的动词,作者会对相同的动词进行省略。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

3.省略宾语:

例:屠惧,投以骨。(《狼》)应为“以骨投(之)”。——屠夫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例: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三、倒装句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

1.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全句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

例:贤哉,回也!(回也,贤哉)一《论语》

2.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yt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像雨像雾又像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