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课文详解;课文详解;;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1.似:sì相似;《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李贺有“诗鬼”之称。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通过“沙如雪”“月似钩”写了边疆战场的景色,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抒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义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②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2)“快走”“何当”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马诗》通过咏叹马的命运,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石灰吟》是明代名臣于谦的作品。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出了石灰开采、烧制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坚贞不屈、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中的“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高尚的情操。;①千锤万凿出深山,列火焚烧若等闲。;(1)石灰经历了哪些考验?面对考验,石灰的态度是什么?;(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指的是什么?;《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比,通过赞颂石灰的品质,表达了自己不怕艰险、坚贞不屈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品质。;《竹石》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的作品。郑燮,号板桥,人称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这首诗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竹子的品格。第一句中的一个“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了竹子倔强和坚韧的性格。最后一句中“任”写出了竹子姿态豪迈,“尔”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前两句写出了竹子的什么特点?;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竹石》通过描写竹子立根破岩、经受磨难的特点,赞美了它坚韧不屈、傲然独立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对当时恶势力绝不妥协的斗争意志。;1.岁寒三友:松、竹、梅。
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3.托物言志的诗句: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流)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采用倒叙手法,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重时、被害后的情形,赞美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处变不惊、无私无畏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苦刑;难;慈祥(慈爱);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2.“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3.“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4.“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都回忆了哪几件事?;2.父亲每次都会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为什么这次却回答得这样含糊?;4.在法庭上,父亲、家人、法官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ABCC式四字词:
怒气冲冲、兴致勃勃、人心惶惶、得意扬扬、风尘仆仆、喜气洋洋、神采奕奕。
2.“不~不~”式的词语:
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明不白、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
3.“一~而~”式的词语:
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概而论、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
4.形容英雄人物的成语: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光明磊落、舍生忘死
5.李大钊名言:
(1)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2)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却有把握的就是今天。;“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多次用到前后照应的手法。比如第18段中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