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背影(精品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14背影

学习目标:

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

4、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

4、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难点: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2、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重点感知“背影”形象,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以父亲的“背影”为中心的好处:内容上,“背影”是父爱的象征点、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结构上,“背影”是文章叙事的线索、表情达意的切入点、“我”情感变化的转折点。2、本文语言朴素而又不失典雅,匀净而又不失细腻,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欣赏本文语言特色。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作为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朱自清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称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背景资料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一、导入新课

父母亲是伴,当我们逐渐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与主张,能力与阅历,忙于去建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时,往往忽略了一直支持着、鼓励着、陪伴着我们的父母却已不再年轻。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父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题材数不胜数,却以母爱居多,写父爱的很少。古人云: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说明了贤明的父亲兄长,严格的老师朋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便是一篇有名的描写父亲的回忆性叙事散文——《背影》。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xiè) 奔丧(sāng)栅栏(zhà)

狼藉(jí) 簌簌(sù) 晶莹(yíng)

迂腐(yū) 琐屑(suǒxiè) 差使(chāi)

妥帖(tuǒ) 蹒跚(pánshān) 踌躇(chóuchú)

变卖典质(diǎnzhì)颓唐(tuí)

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赋闲:失业在家。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颓唐:颓废败落。

警醒:睡眠时容易醒来。文中是不要睡得太沉的意思。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三、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二: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每一次“背影”出现的情形是怎样的?

明确:“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

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指导学生从父亲的衣着、走路的姿势、爬月台动作、“我”的情感反应等角度加以分析)

明确:作者这样写父亲的背影:先描写外貌衣着,然后描写动作,仿佛用特写镜头细致地展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用“我”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值得关注的是,作者描写背影的镜头是一

文档评论(0)

159****1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