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6.0分)

下列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黄沙扑面 B.十里花香 C.破镜难圆 D.引火烧身

【答案】D

【解析】解:A、黄沙扑面只是沙子的位置移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十里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破镜难圆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引火烧身包含着物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实验室在进行过滤的操作实验时,没有使用的实验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铁架台 D.天平

【答案】D

【解析】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A、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B、过滤时需用漏斗完成过滤操作,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C、过滤时需用铁架台固定漏斗,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

D、过滤时不需要进行称量,无需使用天平,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B.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稳定性

C.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

D.可以量取液体的仪器:量筒、滴管

【答案】B

【解析】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没有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不可燃不助燃、稳定性都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试管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故选项错误;

D、可以量取液体的仪器:量筒;滴管是滴加少量液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B、不可燃不助燃、稳定性都属于化学性质;C、试管可以直接加热,烧杯需要垫石棉网;D、可以量取液体的仪器:量筒;滴管是滴加少量液体。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物质的性质、仪器的加热和液体的量取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出现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

【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少量黑烟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瓶壁有水雾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 B.氧分子间的距离减小

C.氧分子逐渐停止运动 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

【答案】B

【解析】解:A、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是因为温度降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是因为温度降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的液氨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ufuhjk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