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

第7章网络互连协议

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网络互连的概念。

〔2〕网络互连的方法。

〔3〕路由算法:静态路由算法、自适应路由算法、播送路由算法、分层路由算法。

〔4〕路由协议:路由信息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边界网关协议。

7.1网络互连概述

网络互连的主要目的是将各种大小、类型的网络,从物理上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覆盖围

更大、功能更强、方便数据交换的网络系统。同时,又可以将组网后的网络机器按逻辑进展

划分,形成一个个逻辑网络。

网络互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互连〔Interconnection〕:是指网络在物理上的连接,两个网络之间至少有一条

在物理上连接的线路,它为两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提供了物资根底和可能性,但并不能保证两

个网络一定能够进展数据交换,这要取决于两个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不是相互兼容。

〔2〕互联〔internetworking〕:是指网络在物理和逻辑上,尤其是逻辑上的连接。

〔3〕互通〔intermunication〕:是指两个网络之间可以交换数据。

〔4〕互操作〔interoperability〕:是指网络中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具有透明地访问

对方资源的能力。

网络互连技术优势表达在以下方面:

〔1〕支持多种介质。

〔2〕支持多种网络规程。

〔3〕支持多种网络互连协议。

网络互连技术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推动它开展的动力包括:商业需求、新的网络

应用的不断出现、技术进步、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展。可见,网络互连技术已成为当前网络技

术研究与应用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

网络互连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需要在网络之间提供一条链路,至少需要一条物理和链路控制的链路。

〔2〕提供不同网络节点的路由选择和数据传送。

〔3〕提供网络记账效劳,记录网络资源使用情况,提供各用户使用网络的记录及有关

状态信息。

〔4〕在提供网络互连时,应尽量防止由于互连而降低网络的通信性能。

〔5〕不修改互连在一起的各网络原有的构造和协议。

根据网络层次的构造模型,网络互连的层次如下:

〔1〕数据链路层互连。互连设备是网桥,用网桥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数据链

路层与物理层协议可以一样,也可以不同。

〔2〕网络层互连。互连设备是路由器,用路由器实现互连时,允许互连网络的网络层

及以下各层协议可以一样,也可以不同。

〔3〕高层互连。传输层及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其互连

设备是网关。使用的网关中很多都是应用层网关,通常称为应用网关。用应用网关实现互连

时,允许互连网络的应用层及以下各层协议可以一样,也可以不同。

网络互连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z.

-

〔1〕局域网-局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网桥。

〔2〕局域网-广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路由器。

〔3〕局域网-广域网-局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路由器或网关。

〔4〕广域网-广域网互连,互连设备一般是路由器或网关。

7.2路由算法

路由算法一般分为静态路由算法和动态路由算法两类。

7.2.1静态路由概述

在因特网开展早期,网络一般是同构的,构造比拟简单,所以尽管路由技术的研究已经

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逐渐得到商业化。

静态路由是固定的〔fi*ed〕或显式的〔e*plicit〕非适应性路由。源和目标之间的路

由是在源节点事先决定的,不需要协议交互最新的网络状况,所有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必须由

管理员手工配置。此算法一旦确定,可保持一段时间不变,不再对网络的流量和拓扑变化做

出反响,故也叫非自适应路由算法。

静态路由算法主要有最短路径算法:一般来讲,网络节点直接相连,传输时延也不是绝

对最小,这与线路质量、网络节点忙与闲状态,节点处理能力等很多因素有关。定量分

析中,常用费用最小作为网络节点之间选择依据,节点间的传输时延是决定费用的主要因

素。

最短路径法是由Dijkstra提出的,其根本思想是:将源节点到网络中所

文档评论(0)

恋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