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5: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二③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④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读史]信息①②:反映了董仲舒“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及其实质;信息③:反映了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主张,带有神学色彩;信息④:表明了新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实质是什么?(2)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什么?(3)董仲舒的主张对儒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天人感应。(3)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西汉时期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论从史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2)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3)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以丰富和发展孔孟学说。 (4)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真题链接】天津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依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董仲舒的“思想特征”要求从材料信息中概括出来。材料的第一层,容易概括出“强调‘大一统’”的结论;材料的第二层,分别表明董仲舒吸收了道家、儒家和法家思想,从而可以得出杂糅各家思想的结论。第二小问的“影响”回答起来比较容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真题组】 1.(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解析:选C。“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 2.(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选C。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3.(新课标Ⅱ卷文综)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解析:选D。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

文档评论(0)

138****51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