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何认识和把握墨家哲学的精义与根本?学者多以“兼爱”作为墨家思想的旗帜与纲领,将“非攻”“天志”等其余诸论视作“兼爱”的延伸、落实与保障,从而凸显出了墨学重“爱”的精神品格。有的学者则试图以墨学作为对接西方逻辑与科学传统的本土思想文化资源,力图开出墨学所谓重科学、重逻辑、重理性的精神风尚。还有的论者试图以“义”来整合墨家诸说,以期彰明墨学最为贵“义”的精神风貌。但也有论者给予墨学以一种彻底否定性的评价,认定其是为专制统治乃至特务统治张目的祸人之术,不足为取。

墨家向以贵“义”自许。如《贵义》有言:“万事莫贵于义”。然墨家所论之“义”,其实为“利”。《经上》说“义,利也”。但墨家所说之“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种天下之公利,又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等治道现实。《经说上》进一步解释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这也就是说,墨家既重视为义者要以“兴天下之利”作为自己的本分,也强调为义者要培育自身兴利除害的才能,前者是为义者应有的动机与德性,后者是为义者当有的资材与德行。

墨家所孜孜以求的“天下之利”,归根到底是宰制天下的君主及其统治阶层之利,还是作为士、农、工、商等阶层的人民之利呢?如若是前者,所谓“天下之利”就实为统治阶层之私利的托庇之辞,而“兴天下之利”也就成了奉天下之财用以满足统治阶层之穷奢极欲的粉饰之言。如若是后者,所谓“天下之利”实就是对民生民利的一种维护,也就是对统治阶层只顾自利而罔顾民利的一种抗议。若单从动机的角度来看,墨家所述的“兼爱”“天志”“节用”等说,在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民生民利。“兼爱”要求统治者应当像爱利自身、自家、自国那样去爱利他人、他家、他国,尤其是要普遍地爱利天下民众。“天志”则悬设一大公无私、竭诚为民、能赏善罚暴的至高无上之天,以规约君主的言行,使其能实行“兼爱”的义政义事。“节用”则从民生基本所需的衣、食、住、行、葬、乐等角度,规劝统治者应当力行节约之道,“去无用之费”以实现对民生民利的保全。同时,墨家还为统治者树立了能保民、爱民、利民的以大禹为典范的古时圣王形象,作为统治者爱利万民的义政义事之历史经验。墨家所论的“天下之利”,应当还是以民生民利为主流。

爱民、利民还是墨家最为根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在先秦诸家中,墨家向以重视科技而为中国科技史家所推崇。《法仪》等篇记述了墨子对百工从事生产技术活动的认识。墨子认为,百工从事之法就是“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县”。《墨经》诸篇更是记载了诸多关于科学方面的朴素认识,论述了其时制造和使用器械以便利民生实践的工作原理。但墨家对技术活动的认识与实践是为了便利民生。《公输》所载的公输削鹊之故事,正体现了墨家这种以爱民、利民为本的技术价值观念。墨家极为贬低那种为了单纯展示技术之“巧”而从事的技术创制活动,转而强调技术之“巧”的根本就在于其能“利于人”。在墨家看来,哪怕再为精巧的技术,如若不能利于人,也都是“拙”。

墨家在立论时极为重视理性的思维方法。“三表法”是墨学最先提出的一个用以判断言辞是非标准的方法。“古者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和“国家人民之利”,以其经验主义和实用理性的立场,构成了墨家在立论时所惯常使用的基本论证结构。然而,“三表法”的提出与使用,只是墨家对如何论述自身主张的一种思想结构自觉。而在此思想结构之下,还贯穿着墨家对“明故”“察类”的理性思维追求。

墨家在向别家释疑自家所持的学说主张时,常将“未察吾言之类”“不明吾言之故”作为解释的标志性语句。其中,“类”主要表现为一种区分开不同类型的事物(如对“木长”与“夜长”的区别),或可取与不可取的道义言辞(如对“诛”和“攻”的划分)的界定方式。“故”则指的是事物(事情)之所以如此这般出现的原因,或者说言辞之所以如此这般得出的前提或条件。要言之,在墨家看来,区分事物的同异,辨明言辞的是非,形成合理的立论和反驳都要遵循“异类不比”的基本思维原则,还要探明其背后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如此才能正确地分析并解决现实政治及其技术运用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摘编自张万强《“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学者对墨家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他们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立场是一致的。

B.墨家所说的义就是利,具体表现为人口之众、国家之富、刑政之治的治道现实。

C.墨家重视科技和理性思维方式,这些都可以在墨家的“三表法”中得到体现。

D.墨家看来,遵循“异类不比”的基本思维原则,是正确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关键。

2.根据文章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