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一)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一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此试题卷共4页,共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

第PAGE1页

2024年湖北省高考最后一卷?历史(一)

本试题卷共4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周文王

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

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A.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B.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C.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D.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2.“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官僚体制确立B.民众言论空间狭窄

C.儒家成为正统思想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3.班固在《白虎通义》中写道:“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故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这反映了汉代()

A.礼刑合一、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B.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C.继承秦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以法为教强化对百姓的思想教化

4.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后,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西走廊,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阿拉伯帝国)亦加强了对中亚地区的攻势。这在当时()

A.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B.导致朝贡贸易迅速衰落

C.中断了中外经济的联系D.造成了华北地区的战乱

5.《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6.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B.民主政治理念得到践行

C.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D.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7.《北京晨报》登载的《旧新年》写道:“某处有一副对联,写的是: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情景最早发生于()

A.戊戌维新时期B.清末新政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中华民国初期

8.20世纪20年代,国内诸多政治团体竞相标榜自己的“革命”性,如无政府主义派倡导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倡导阶级革命,中国国民党倡导国民革命,中国青年党倡导全民革命等,政治氛围仿佛变成了“不革命即是反革命”。这()

A.是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的表现B.体现了国人彻底改造国家的意愿

C.说明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已开辟D.反映出当时各派救国方案的趋同

9.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建设运动中,晏阳初提出:“我们不愿安居太师椅上,空作误民的计划,才到农民生活里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抛下东洋眼镜,西洋眼镜,换上一副农夫眼镜。换句话说,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知识分子与农民运动紧密结合B.社会形成了农村建设的热潮

C.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D.国人对社会改造道路的探索

10.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统区下的官营军事工业也加入了“大内迁”的行列。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