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小结周朝的建立封邦建国公元前1046年制礼作乐政治上巩固思想文化上巩固知识结构:主题:如何避免商朝政治弊端,在“治政”上创新?商朝弊端:内外服制,间接管辖地方;松散联盟关系;易分裂。创新:周公的贡献。⑴封邦建国体制。控制地方;天下共主。⑵“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等级有序,和同。⑶“德治”,“敬天保民”思想。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等级社会;德治。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度;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制度。“敬天保民”。井田制度——特点: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使用权分封给领主。社会的经济基础*周公对统治阶级的告诫:“尊礼”是统治者推行德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的合法依据,因为周人有德,才得到“天命”。夏商周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鹿台牧野之战前1046年二月初五(甲子日)指挥姜太公“前徒倒戈”周朝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朝建立后,要实行什么体制来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呢封邦建国体制(分封制)拱卫周王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受封对象:含义: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子国,用以拱卫周王室。目的:如果你是周王,你要封哪些人?《史记》中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指周文王之父)之兄也。”《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分封王室成员同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商,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顓頊(zhuanxu)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先代帝王的后代《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分封功臣宋国: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周武王利用他以统治商的部分遗民。已臣服的殷商后裔王室成员分封地区:战略要地、交通要道、农业富庶地区同姓、功臣分封地区:边远地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殷商势力:夹在中间,合围控制、实行监督作用及评价: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共主。通过分封,西周王朝扩大了统治地区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中国通史》封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记》西周分封制下各封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有:①服从周王室的政令,封国内重要官职任免要报周王批准。②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并随从作战。③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商代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的纽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离心力;西周的诸侯国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与王室联系密切,周王的权力较大。

西周时期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封建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井田制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轮流种植井田制是西周的主要土地制度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周公“制礼作乐”1、辅佐成王2、平定三监之乱3、东征殷商在东方的残余4、制定礼乐制度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礼的来源周公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历代冠、婚、丧、祭、乡饮等礼,都是按当事人的爵位、品级、有官、无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对于所用衣饰器物以及仪式都有繁琐的规定,不能僭用。等级制度,实现社会的有序作为音乐制度,它包括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因此,在祭祀、宴享、朝贺等场合的礼节仪式中,都规定了与之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