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审题立意及范文.docx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审题立意及范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4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三模作文“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审题立意

【试题出处:咸阳市2024年高考模拟检测(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说,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造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对此,作为青年的你有怎样的看法,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剖析材料

本次作文材料源自《国语·周语下》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话形象地对比了行善与作恶的难易程度:行善如同攀登高山,步步艰难;而作恶则如同山崩,瞬间即逝,后果严重。这个比喻深刻揭示了道德行为的内在规律,强调了选择善良之路虽不易却值得坚持,而一旦堕入邪恶,则可能迅速沉沦。

提炼核心

本题的核心在于探讨善恶选择的道德哲学,强调个人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道德抉择,尤其是作为青年一代,在面对诱惑、挑战时如何坚守善念,避免恶行,以及这一过程中个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审题步骤指导

关键词提取:“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关键短语,其中“善”、“恶”、“登”、“崩”是理解材料的关键词。

逻辑关系分析:通过对比,材料突出了善恶行为的难易程度和后果差异,引导思考善恶选择的重要性。

背景与现实联系:结合当下社会背景,思考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青年如何在道德抉择中保持定力,追求高尚品德。

立意定位:可以从个人修养、社会风气、道德教育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青年如何树立正确的善恶观,以及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善行,抵制恶行。

作文构思

开头引入:可通过引用名言、设问或描述一个生动的场景,快速吸引阅卷老师注意,同时自然引出文章主题。

主体论述:

正面论证:列举历史上或当代社会中“从善”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分析其背后的精神动力和深远影响。

反面论证:对比说明“从恶”的危害性,可以是个人层面的道德滑坡,也可以是社会层面的不良风气,强调其破坏性和恢复的艰难。

辩证分析:探讨在复杂情境下,如何判断善恶,如何在诱惑面前坚守原则,以及善恶转化的可能性和条件。

结尾升华:总结全文,提出青年在面对善恶选择时应有的态度和行动指南,强调个人责任与时代使命相结合,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素材提示:

古代案例: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的“兼爱非攻”。

现代实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如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见义勇为的平民英雄等。

理论支撑: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强调通过实践培养美德。

范文提纲示例:

标题:《登善峰,拒恶流——青年的道德抉择》

开头:

引用《国语》原文,简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含义。

提出问题: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青年应如何在善恶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正文主体:

段落一:正论“从善”的艰难与价值,以历史人物如屈原、林则徐为例,阐述他们坚守善道的艰辛与伟大。

段落二:反论“从恶”的轻易与后果,以社会现象或具体案例说明恶行的迅速蔓延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破坏。

段落三:分析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探讨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背景下,青年如何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善恶观。

结尾:

强调青年作为社会的未来,应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勇于攀登善之峰,坚决拒绝恶之流。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支持青年在善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以富有哲理的句子收尾,留给读者深思。

【范文展示】

行善之路,虽远必至

古人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此语道出了人性之幽微,揭示了道德之真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深刻体悟这一至理名言,坚守道德底线,攀登行善的高峰。

行善之路,为何如登山般艰难?这是因为善行往往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正如古人所言:“人之初,性本善。”然而,在物欲横流、利益至上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金钱、权力等外在诱惑所迷惑,渐渐迷失了本性。因此,行善之路便显得尤为崎岖,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然而,正是这种艰难,使得行善的价值愈发显得珍贵。当我们选择行善时,我们不仅在帮助他人,更在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善行是人性中最美好的花朵。”这朵花朵需要我们用汗水浇灌,用时间呵护,才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与行善相比,从恶则如山崩般迅速坠落。这是因为恶行往往能够带来短暂的满足和快感,却会让我们陷入道德的泥潭,无法自拔。正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虽然聪明能干,但却因为贪图权力和财富,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种迅速的坠落,让我们不禁感叹:从恶易,行善难。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答案不言自明:坚守道德底线,攀登行善的高峰。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不乱扔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