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

育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首先,“天人合一”的生态认知。我国关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易

经》强调:“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继而庄子提出:“天地者,万

物之父母也。”管仲提出“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可见,中国古代先贤已经认识到自然界

是万物之根本,强调尊重自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古代先贤已经察觉到人与万

物处于平等地位,要具有仁爱之心。北宋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在张载看来,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物都有公平发展的权利。该一理念充分体现了儒家“仁

民爱物”的思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和价值追求。其次,我国古代的“虞

衡制度”在法律层面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周礼·天官·太宰》中记载,

“以九职任万民,三曰虞衡。”虞衡是古代管理山川林泽的官员,负责保护管理各种山水林

木资源,对破坏生态行为予以约束。

由此可见,早在商周时期古人便利用制度和法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人与自然的和

谐,不夺农时,不灭民功,为后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经验,至今值得借鉴。

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成与发展

奠定了文化基础。

(摘编自张松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与纾解路径》)

材料二: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人与自然

的关系绝不是费尔巴哈机械的镜式反映,而是有机的共生共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毁弃人类的存在根基与未来发展之路,不但不能

维持人类正常发展的需要,而且连生存基本条件也会丧失殆尽。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生态环境兴衰的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兴

盛,而恶化的生态环境则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日渐衰败乃至消亡。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古印度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

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

灿烂文化,即“文明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国因

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楼兰古城孔雀河改道而衰落。古国人民在发展过程中因破坏自然

生态而导致“生态衰”进而引起“文明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沉痛教训。古文明衰亡与

消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

证法》中所描述的那样:“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

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这些惨

痛的历史教训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们要转换文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方式,必须改善人与自然

的关系以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根,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之源。从时间维度考察

人类普遍历史与特殊阶段的形成过程及其变迁路径,中华文明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

人与自然交住的历史,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文明发展的主题与主线。中华文明作为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唯一历经5000余年发展而没有中断的文明,为当今世界各国建设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历史镜鉴。纵观人类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工业现代化实践

已威胁人类生存和地球生物的延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

多,还要大。”但伴随着资本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6****6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