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活动方案

活动一梳理先秦到秦朝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认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进步性。

皇帝制度郡县制皇帝皇帝中央政府中央法律

周天子松散世袭独立宗法礼乐制度

活动二概述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和地方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迁的基本规律。

图四

州掌握实权(“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郡—县中央与地方

州—县设置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实行行省制,设立行中书省县级监察区

清承明制,巡抚成一省长官,又设总督山川形便犬牙交错

活动三厘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树立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知识脉络

课后强化

一、选择题1.下表所示为商朝官制示意表,由此可知 ()商朝官制示意表A.商朝已经具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B.最高统治者商王实现了专制集权C.商朝时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D.外服官所辖之地由商王直接控制1商王内服官外服官政务性职官,如尹、百姓等事务性职官,如牧、多工等宗教文化类职官,如卜、巫等军事性职官,如师长、多马等宫廷内职官,如宰、寝等侯伯甸男卫邦伯

【解析】从材料中的内服官及外服官的构成来看,商朝已经具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A项正确;最高统治者权力的高度集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都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结果,排除B、C两项;外服官所辖之地由商王间接控制,排除D项。【答案】A1

2.《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体现了 ()A.原始民主传统B.君民平等共治C.家国一体格局D.君主专制统治2

【解析】材料体现了君主治国需要臣下辅佐匡正以避免决策失误的思想,是一种原始的民主,A项正确;春秋时期,各国君主的权力加强,君民并不是平等共治,排除B项;家国一体是西周国家结构的典型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春秋时期君主专制尚未正式确立,排除D项。【答案】A2

3.(2023·徐州沛县月考)《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秦朝 ()A.封建政治制度的产生B.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C.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D.主要官吏的任免考核3

【解析】据材料可知,《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必须书面请示,不许口头或别人代为请示,政令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传达,这反映了秦朝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故选B项;封建政治制度产生于战国时期,且材料并未论述政治制度如何产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未涉及级矛盾或主要官吏任免考核,排除C、D两项。【答案】B3

4.(2023·皖江名校摸底考试)秦朝在机构设置上形成了三条垂直而相互制约监督的官僚系统,即丞相、郡守、县令、乡有秩为代表的行政系统;御史大夫、郡监、县丞、乡三老为代表的监察系统;太尉、郡尉、乡游徼、亭长为代表的军事系统。材料所述的这些系统 ()A.践行了分权制衡的理念B.捍卫了普通百姓的利益C.削弱了君主专制的权威D.提升了国家治理的效能4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这三条垂直而相互制约监督的官僚系统,即行政系统、监察系统、军事系统,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故选D项;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用于西方民主代议制的发展,而当时秦朝实行的是封建帝制,主要目的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A项;“捍卫了普通百姓的利益”的说法错误,在封建专制时代,国家治理主要服务于阶级统治的需要,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度通过相互制约与平衡,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答案】D4

5.(2023·宿迁期末)据《贞观政要》记载:“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魏)徵执奏以为不可,德彝重奏……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虽未十八,身形壮大,亦取。’徵又不从,不肯署敕……乃停中男。”由此可见 ()A.门下省把持中枢决策权B.尚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C.当时皇权受程序的约束D.太宗干预了政令的执行5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

文档评论(0)

138354544543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